第六百五十七章 父子夜談-《神級復興系統》
第(1/3)頁
在這里,機槍手在八百里外就能一槍干掉鬼子;
飛機來了不用怕,手雷也能把你炸下來;
最厲害的是這個,“自行車+輕功”,看完之后還敢說自己會騎自行車嗎?
笑歸笑,可別看不起橫店,如今的橫店集團市值千億,擁有四家上市公司,年收入600多億,市值超千億元,而影視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
但30年前,橫店只是一個位于浙中的偏遠小鎮,只有一條街道,四處是荒山野嶺,人均年收入只有75元。
那年,40歲的徐文榮帶著鄉親們開始創業,從無到有做起了繅絲廠、廢鉛回收廠,前前后后做了700家企業!
60歲時,他開始二次創業,硬是把山溝溝炸出了一片地,建起了一片足夠以假亂真的故宮、民國街、珠江......曾經的小山村變成了“東方好萊塢”!
20年后的今年,他已經80多歲,集團規模上千億,年收入631億,但他選擇把企業分給大家,自己沒有留一點股份。
對于這位老爺子,江湖人稱“橫店之王”。
1935年,徐文榮出生于浙江東陽,爺爺和父親都是賣冰糖葫蘆的,雖然賺不了多少錢,卻給年幼的徐文榮心中埋下了經商的種子。
60年代時,徐文榮還在東陽農村當農民,偶爾聽說地廣人稀的安文山區種玉米肥料奇缺,而他知道有一種比尿素肥力還高的農家肥“馬桶砂”(大糞積在馬桶壁上的固狀結晶體)。
憑借信息優勢,徐文榮向公社提出“以肥料換糧食”,征得同意后他數次北上上海,挨家挨戶收“馬桶砂”,收集了1500多斤,最后不僅換回了1000多斤玉米,他自己也賺了1200元。
徐文榮沒有留下這些錢,除了少量留給家里應急,他把所有的糧食和錢都分給了村里的低產戶。但他還是被不少人眼紅,最后落下了個“投機倒把”的罪名,經多方說情才被通融過去。
這件事算是徐文榮創業生涯的“小試牛刀”,但卻深刻展現了徐文榮的為人:
一是膽大,當時的年代“投機倒把”可是不小的罪名,但別人不敢做、沒把握的事情徐文榮就是敢做;
二是無私,賺錢不為個人,而是為了讓大家一起致富,一起賺錢。
這樣的性格,也在后來一直在徐文榮的身上體現出來。
經歷了這件事,徐文榮消停了幾年,直到1975年,時任橫店大隊黨支部書記、已經40歲的徐文榮,在領導的指派下接管了橫店當地一家繅絲廠,正式開始人生第一次創業。
徐文榮也是有本事,第一年就賺了6.7萬。賺了錢,不少湊錢辦廠的鄉親們都想把錢分了。
徐文榮是對的,他把賺來的錢繼續投資廠子,擴大產能,結果第二年賺了15萬,第三年居然賺了35萬!
根據這個理論,他又做起了用廢鉛提煉真鉛的生意,后來又涉足在當時就算大企業也不敢輕易進入的磁性材料領域,繼而將版圖擴展至醫藥、汽車、草業等領域。
據統計,他陸續辦過的企業有700多家。
辦那么多的企業,賺錢再多也不夠花啊!別急,徐文榮還有另外一個理論——“清水炸油條”。
他說:“清水肯定是不可能炸油條的,但是我們先辦一家工廠,其中產生的利潤就可以繼續再去辦另一家企業;如果銀行不貸款的話,我們就找朋友們借錢集資來辦廠。”說白了,就是借力打力,“借別人的油來炸油條”。
在徐文榮的帶領下,橫店集團不斷擴大,橫店也從一個荒山禿嶺的小鎮,變成了80年代著名的“世界磁都”和“江南藥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