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朝議大點,一個會議正在進行之中。 “最近邊疆不穩,爾等恐怕都已經知道了,大吳備戰數年,也該動起來了,不然羅馬人都以為我們吳軍將士都失去了和他們作戰的勇氣了!” 這一次會議討論的就是發動對羅馬戰役的事情。 準備的這么多年,與其讓羅馬帝國先發制人,不如我們先動起來了。 誰先動起來,誰就有權利挑選戰場。 孫權并不想戰場落在拜占庭,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州這些本土疆域,他希望戰場還是放在羅馬疆域之上,所以他必須要先一步動起來了。 “臣認可陛下的提議!” “我大吳將士憋了這么多年,也該動起來了!” “一雪前恥的機會來了!” 對于孫權的提議,他們已經是心里有數了,這恐怕已經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他們也不想招惹孫權的惱怒,所以一致通過的備戰的提議。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朕要親征羅馬!” 孫權開門見山告訴群臣,他要再一次出征,遠赴西歐,征伐羅馬帝國,開闊大吳疆域。 “陛下,朝廷和羅馬帝國停戰多年,如今也算是積累了點底蘊,無論糧草還是兵器戰甲都籌備妥當,陛下要起兵征伐羅馬帝國,臣不反對,但是如果陛下意欲親征羅馬,臣反對!” 朱治站起來,目光直視孫權,氣勢無懼,昂然如斯,道:“古語有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乃是萬金之軀,身上系這大吳朝廷的安危和穩定,本不該奔波在危險的戰場上!” 之前孫權的親征留給他太大的印象了。 大吳皇朝差點還因此而崩裂。 所以這一次他說什么也不能讓孫權遠赴西域而親征羅馬,這是原則問題,不是政治立場的問題。 “臣附議!” 顧雍聞言,也點頭贊成朱治的說法,站起來支持朱治,他對著孫權拱手說道:“陛下,你乃是大吳的九五之尊,萬民敬仰的精神支柱,一人之安危可影響朝廷之穩,前車之鑒,陛下當謹記,昔年羅馬戰場上,陛下遇險,生死未必,險些讓朝廷分崩瓦裂,臣認為,陛下如今當穩坐朝廷,觀戰便可,無需親自趕赴羅馬,征伐那些蠻子!” “陛下,臣認為親征之事,有待商議!” 作為孫權嫡系,就連魯肅也站出來反對了。 “陛下,如今朝廷,并非是穩如泰山的,若是民心動亂,亦可讓朝廷動亂,臣認為他們說的沒錯,我們可以對羅馬帝國發動征戰,舉大吳數百萬將士征伐之,必然勢如破竹,也根本無需陛下親自涉險!” 軍機處大臣黃忠也開口了,他也有些反對孫權親征,在他看來,有大吳將士在前方征戰,只要步步穩扎穩打,足夠滅掉羅馬帝國,根本就不需要孫權冒險,他直接俯首懇請,說道:“況且我軍機處猛將如云,軍師如雨,若是還需陛下親征之,豈不是告訴天下人,軍機處的無能嗎,臣請陛下三思!” “讓朕三思?” 孫權的雙眸一掃而過,看著他們有點義憤填膺的反對,有了沉默不語的表示反對,面容一下子陰沉如水。 “可朕已經考慮的很清楚了!” 孫權冷然如斯,絲毫不為他們的反對而動搖決心,他很堅決的告訴所有大臣,道:“親征之事,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力,朕必須要親自完成對羅馬帝國的征伐!” 征戰羅馬帝國對他孫權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他的心中時時刻刻都有一種迫切的想要親自征服羅馬帝國,他希望能成為上下五千年第一個征服地球的人,所以無論如何,他必須要親征羅馬。 “陛下……” 幾個大臣有些發愁的看著孫權。 其他沉默的大臣也在面面相窺,這時候都不知道說些什么好。 孫權的強勢從來沒有表露出來,但是不可否認,他在朝廷之上絕對是一個強勢的人,那么他時時刻刻用出其不意的手段來化解他獨裁的本質,他還是一個強勢霸道,獨立獨行的人。 所以他決定的事情,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反對。 這一次恐怕更甚之,他能在朝廷會議上說出‘沒有任何商量余地’的這句話,已經說明一個問題,誰敢反對,誰就是他的丟人。 在場這么多大臣,不怕死的有,但是敢直面對撞他孫權的,還真找不出來。 “朕再說一遍,朕要親征羅馬帝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