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生態的意識-《無悔九二》
第(1/3)頁
身為重生之人,在市場發展趨勢這一塊,吳小正肯定是有很大優勢的,尤其是在他逐漸理清思路后,楊貴平的難題對他來說,就完全不是問題。
“如何下刀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說,一是刮骨療傷后,企業是否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順利生存并有所盈利;二是綜合考慮治療的成本,也就是錢的問題?!?
楊貴平又點了點頭。
經吳小正這么一說,思路確實要清晰很多了,到時在所有企業進行摸查時,也有了明確的方向。
吳小正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補充說道:“還有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因素?!?
“什么?”
“環保問題?!?
楊貴平有所不解。
“像印染廠、造紙廠、化工廠這種,本身就已虧損嚴重,又靠近縣城周邊、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就算有救,我也建議關停,或者要重點考慮一下環境綜合治理方面的成本?!?
“環境治理成本?”楊貴平疑惑地問道。
由不得他疑惑。
在這個年代,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還是很低的,包括大部分地方的政府官員。他們對于企業的關注,更多的是關注效益問題,而非環保問題。
這跟國人的環保意識覺醒進程有關。
受國際方面的影響,也因為國內很多地方污染越來越嚴重,中國的環保意識開始慢慢覺醒。
在1989年,中國首次修改了環境保護法,但這一舉措并沒有引起地方政府的注意。
在之后的時間里,中國在飛速發展,工業化成為了中國飛速發展的重要標志,但中國也為工業化付出了嚴重的環境代價。
在工業化過程中,以廢水、廢氣、廢渣為代表的工業三廢,給國內的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在很多地方,原本清澈的河流變成了黑水河,空氣中也彌漫了廢氣和粉塵,廢水、廢渣污染過的土地也開始變得寸草不生,國人的心身健康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一直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這才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和諧社會”等理念,其中的“生態文明”指的就是環保意識。
從那開始,國內才真正開始重視環保問題。
作為湘水人,吳小正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為環境污染付出太過于沉重的代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