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媽媽的味道-《無悔九二》
第(1/3)頁
長市為歷史文化名城,荊楚歲時,先民祭祀火神,固無論已,稽諸何方志,今之火宮殿,又名乾元宮,建于明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前,距今已有四百三十余年歷史。
這段文字,是吳小正后世在火宮殿的《重修記》里所看到的。
由此可見,給火宮殿冠以中華老字號一點都不為過。
不過這老字號,確實一個多災多難的老字號。
據歷史記載,火宮殿光是重修、擴建的次數就不下六次。
“火宮殿的第一次重修是在道光六年(1826年)。”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一場文夕大火,把這里的殿宇焚毀殆盡,直到民國三十年(1941年)才再次重修,但僅恢復了火神廟堂。”
“解放后,60年左右擴建了一次,興建了一些樓房,把這里辟為了對外開放單位。”
“1984年,火宮殿進行了解放以來第二次規模較大的翻修改造,主樓改建成廳、樓、亭、閣式的仿古建筑,并更名為‘火宮殿酒家’。”
……
面對張穎和馬麗,吳小正開始談起了火宮殿的歷史,一條條說出來,如數家珍。
“你怎么知道這么多?我在長市讀了幾年書都沒你這么清楚。”張穎好奇地問了起來。
能不清楚嗎!
作為一位飲食界從業人士,吳小正在前世不知道來過火宮殿多少次。
而且他還知道,如果歷史不發生改變的話,在明后年,這里還會有一次大規模的翻修改造,會在主樓西、北兩側建起裙樓,在南側興建一座七層古典式建筑,以解決企業無停車場和營業廳面積過小等問題。
而火宮殿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的一次改擴建工程,將會是在2001年到2002年。
到時這里不僅會恢復火神廟、古戲臺、火宮茶館,還會修飾古牌坊,新建西棟美食街、宴會樓、石坊、水池涼亭,讓這里形成中國南方獨特“火廟文化”。
盡管這里現在的面貌,跟他后世看到的有很大區別,不過楊牧還是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建筑和店鋪。
要論火宮殿啥小吃最有名,楊牧自然一清二楚。
排名第一的自然要數臭豆腐。
清同治年間,長沙府湘陰縣城一家姜姓豆腐店,因一缸醬腌豆腐干久置而偶創油炸臭豆腐,后在縣城賣得紅火。
清光緒時,姜家把臭豆腐搬進長沙火宮殿。
到姜家第五代人姜炳坤,在火宮殿經營臭豆腐時,已是全城聞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