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作為虛擬世界的斗破蒼穹需要的運算力不多,留夠500也就不急了,工業建設與一級劇情世界的預演則要多上一些,在運算力緊俏的情況下,一個方向留下500的運算力—— 能夠留給新輪回者度過最初的試煉世界任務的運算力,僅僅只剩下了500,甚至還不到。 很不幸的是,回首昨年的迷宮世界,最初投入的運算力是4029.2644! 海島世界投入的運算力更是一度達到了5000來封頂! 很顯然,一旦開始征召新輪回者,迷宮世界,海島世界,戰爭世界……這三個劇情世界沒有間隔,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與現有輪回者每月一次的歷練必將發生時間上的沖突,倘若調用舊有輪回者那5000運算力給新輪回者用,舊有輪回者就等于被暫時拋棄了。 運算力啊運算力! 陶烏躺在數據空間一個小黑匣子里面,虛擬陽光拂照,海風吹起一股淡淡的魚腥味,夾雜著空氣中的清新。 運算力的升級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對于一個龐大如數據空間的體系,每一次的升級擴展,都不亞于創造一個體系完善的封閉世界(黑匣子世界)。 幾個月前的那次擴展,是用一千熵減值將數據空間的5029.1064運算力升級為10000.0000運算力,這完成的不單單只是一個簡單的翻倍而已,其中考慮到基于神腦計算機的數據空間,必須要遵循神腦計算機升級換代的規律—— 強時空穩定性。 簡單來說,一個黑匣子世界(迷宮世界等)的規模與其質量必須超過一個時空的介穩性區間,否則問題就演變成了“一除以零”,造不出來不說,即使用超越的技術造出來了,也無法獨立存在。 這就強時空穩定性。 在神腦計算機的發展歷程中,早期的設計也曾陷入過弱時空穩定性的陰云——一個黑匣子世界不可達到時空的介穩性區間。 就像溫度不能達到絕對零度,在早期的神腦計算機發展中,“神星”人們也一度認為時空的介穩性區間不可進入,只能接近。 后來隨著技術的突破,才出現了強時空穩定性的概念,與之相比,還有一個純屬于科學幻想的概念——超時空穩定性。 但這就真的僅僅只能作為科學幻想了。 就像一個分散質系統中的膠體,介穩性一旦被破壞,這個膠體也就不復存在了。 時空的介穩性區間也是這樣。 正是基于強時空穩定性的規律,上次數據空間的升級換代,只所以用了1000熵減值,是因為其中只挪用100熵減值就足夠穩定住數據空間寄存的高緯“絨毛空間”。 穩定空間所消耗的熵減值,是呈指數式上漲的。 如果考慮到新輪回者與現有輪回者的同時發展,數據空間就需要擴展到15000運算力才勉強夠用,根據時空穩定方程,理論上穩定“絨毛空間”所需要的熵減值接近6000。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