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田賦高了?-《宗明天下》
第(1/3)頁
茹瑺說道:“怎會是我樂觀。雖然陛下即位之后重立四輔官,并且其中兩文兩武,可以看出陛下要維持文武平衡;但是陛下自己或許都沒有感覺到,兵部仍然在文官手中,衛所的糧草補給、武將的承襲、功勞的賞賜,還都要兵部過一遍手續,實際上仍然是以文御武之策。”
“當然,這也可能是權宜之策。我做出類似判斷的依據就是,陛下自即位以來對于文官大動干戈,但是對于武將卻沒有任何變動官制的舉動,并且連一絲一毫的跡象都沒有。”
“當今陛下做事,一向是謀定而后動。早在太祖皇帝駕崩之前,陛下就派人傳各地的僧道進京;早在太祖皇帝駕崩之前,陛下就和別人商議過分封之事;早在太祖皇帝駕崩之前,陛下就已經透露過要重修《元史》、編纂書籍;早在太祖皇帝駕崩之前,陛下就已經按照四輔官的方略在處理朝政。”
“而現在陛下對于軍隊卻無一絲一毫的改變的風聲,可見最近不會有什么動作。”
茹瑺這一番話一說,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一直沒有發言的李慶說道:“我在地方不在朝堂之上,或許看事情比諸位要清晰一些。”
“當今陛下雖然仍然維持太祖皇帝的文武平衡之策,但是現在并非是開國之時,只要天下沒有大戰,等這些開國勛貴先后過世之后,文必然會壓在武之上!”
=======================================================
允熥當然不知道有人在孜孜不倦的分析他的想法。當然,它即使知道了這件事,并且聽到了他們的分析,也只會付之一笑。此時的人怎么可能完全猜透他的想法呢。
接下來幾天,允熥還是上午先上朝。因為七月初一定下了‘仿周封國’之策,所以今日大家的注意力都改到了這件事上,雖然大體的事情昨日都已經決定了,但是還有人揪著一些細節或者禮儀的事情糾纏不休。
所以沒有人盯著允熥、尚炳他們與宗教之間的關系了。允熥聯想起后世的輿論控制:想要人們快速忘記一件事情怎么辦?就是制造另一件很大的事情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轉移話題此乃操控輿論的不二法門。
允熥在批答折子的時候也松了口氣,終于不用把很多折子看完以后,留中不發了,不僅浪費時間還還惹得文人不滿。
允熥下令相關部門開始準備實封事宜,尚炳等人整日的泡在‘有關部門’,研究具體的實施細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