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為何讀書-《宗明天下》
第(3/3)頁
“還有,要能讓孩子感覺親切的,不能是面相兇惡地。……”
“人推薦上來了,朕要親自當(dāng)面試一試。讓他當(dāng)著朕的面給皇子皇女講學(xué),不合朕意的不取。”
“只要符合了以上要求,不論是否有功名,不論年紀(jì)大小,朕一律接受。”
下邊的人面面相覷。一開始允熥說了給皇子、公主找開蒙的先生,大家都是十分的高興。現(xiàn)在只是給皇長子、公主講學(xué),要是皇帝欣賞,將來教導(dǎo)皇太子也是名正言順的。
他們正想著把自己知道的認(rèn)為適合教學(xué)的人推薦上去,就聽到了允熥的一大堆要求,然后就不知道是不是要推薦自己的朋友了。
方孝孺說道:“陛下,不論功名、不論年紀(jì),臣等都明白,但是為何還有其他要求?”
允熥說道:“我皇家的孩子,不論男女,都不必為科舉而努力,讀書只為明理。”
“要想明理,就要不僅對于書的內(nèi)容記下來,更要知道書中寫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但是又不需要一字一句的摳這些話的意思,能知道圣人想要說明白一個什么道理就行了。所以要求對于《三字經(jīng)》等經(jīng)典書籍十分熟悉,能夠把詞句深入淺出的講解出來的。”
“小孩子嘛,剛剛讀書肯定有很多的問題要問,這時自然而然發(fā)生的,也并不是對于圣人說的話的懷疑。這時候,就需要先生耐心的解答,并且不能付敷衍了事,并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亂回答。”
“另外,之所以要讓孩子覺得面相親切的,是因為面對著害怕的人,他們往往不愿問出自己的問題。請先生教孩子讀書,不是為了求一個心理安慰,而是真的要讓孩子明理,所以若是不成,還不如不請。”
“要找不卑不亢的人,是因為我家畢竟是皇家,很多人都懷著害怕或者巴結(jié)的念頭。不管是巴結(jié)還是害怕,都不易教好。要不是怕不好保密,我都想讓他們?nèi)ッ耖g的私塾讀書。”
允熥又絮絮叨叨的說了許多。等著允熥說完了,方孝孺沉吟片刻說道:“陛下此言,深得圣人使人讀書的真意,若是天下之人都能夠如陛下一般讀書,則天下皆是明理之人了。”言罷,方孝孺一揖到底。
方孝孺是當(dāng)世大儒,得他這樣稱贊,饒是允熥也不禁有些得意。但是沒想到方孝孺起來以后馬上又說道:“陛下即知讀書目的如此,為何還要行科舉?”
“就算要行科舉,為何行八股文,專以朱子(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正解?朱子雖為儒學(xué)大家,但是其意未必和孔圣人的本意。”方孝孺是真的尊崇周禮,并且主張遵循孔子的本意。而周代明顯是沒有科舉制的,所以他會這樣說。
還能有什么理由?其實就是要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嘛。不過允熥雖然也有自己要推行的思想,但是并不是,或者并不完全是朱熹的思想。朱熹思想中也有好的地方,重合是正常的。
所以允熥說道:“朕已知之。待朕有空之時,與眾卿商討。”然后不等他們再說其他的話,轉(zhuǎn)到自己的正題,說道:“眾卿若是有合朕剛才所說的先生,推薦給朕。”
然后馬上又開始分折子處理朝政,讓還有話說的方孝孺只能退回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