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后續發展-《宗明天下》
第(1/3)頁
允熥畢竟是被當成儲君培養了六年,在最終決定了王步等三人的處理結果之后就恢復了部分精神,來到處理政事的殿繼續處理政事了,雖然當天與之后的兩天內,他的速度并不快,精神頭比起平時來也差一些,但是每日完成奏折的批復、國事的商談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對于允熥來說這次的事情沒有那么容易過去。連完全不需要也不應該貪污的三個太監都貪污,那還有什么事情不會發生呢?
對于允熥來說,這件事情就類似于朱文正對于朱元璋的未遂叛變事件一樣,打擊很大。要不是王喜查出沒有問題,允熥估計會更加失去對人的信任。
但是這,就導致了允熥對于自己的親信大臣的懷疑:他們未必會背叛我,但是違背我的意思處理事情,或者貪污都是很有可能的。
允熥本想用錦衣衛來查一查這些人,但是他又想了想,覺得錦衣衛就一定靠譜嗎?就算秦松靠譜,那下邊的人都靠譜嗎?秦松現在也不是親自去查案的。
不過允熥還是傳秦松來到乾清宮,讓他調查一下六部現在是不是有貪腐的事情,只是沒有指名針對自己的親信。
但是馬上允熥又想到了一件事情:就算查出他們有問題換了下去,換上來的人就一定靠譜嗎?稍微貪污些錢自己還可以忍受,但是要是違背我的意思辦事呢?
現在的練子寧等人,再不靠譜,也是從藩第就跟隨允熥的人,對于允熥的想法總是了解的多一些,對于允熥也是更忠誠一些;君不見這次的內宮貪腐案與允熥不熟的手里有權涉及采買的宦官沒有不被拉下水的,而曾經跟過允熥的好歹還有王喜查出來無事。
這樣允熥的思維就陷入了死胡同:雖然現在的這些親信未必靠譜,但是也幾乎不會有比他們更靠譜的人了。
允熥經過考慮,在三月十五日重新開始使用朱元璋時期就發明的制衡體系:六科制度。
朱元璋當年發明了六科之后,六科的科長(都給事中)在本部可以封駁尚書所下的命令,實權在一部之中可以說是僅次于尚書,比侍郎和郎中的權力還大。
但是允熥為了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出于對于自己的親信的信任,讓六科的科長都處于暫時的空缺狀態,這樣自然不會有人來封駁尚書的命令了。
現在允熥重啟六科科長,就是要制衡六部尚書。
然后允熥仔細思索自己身邊的人,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又開始琢嚰著調換的事情了。
在內宮貪腐案發生了幾天之后,幾個主要的人都已經判決出了結果以后,大臣們也終于都知道宮里發生了什么,然后自然也知道了這個案子最終的審判結果。
大多數大臣雖然不明白允熥為什么要對于這些宦官處罰的如此之重,但是都是極為贊同允熥對于宦官的大規模處置的,反正官員一向是瞧不起宦官們的。包括四輔官與宮里的舍人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