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章 滾字冠京華-《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第(2/3)頁
人群里有位禮部官員,是主客司下郎中員外郎,以喜好、收集字帖在禮部聞名,臉上涌起興奮神色,盯著那字許久,失神評語:“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豎畫如萬歲枯藤;撇畫如陸斷犀象;捺畫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鈞弩發;橫折如勁弩筋節;雖只一字,斯造妙矣,書道畢矣。”
旋即跌足長嘆,“此生見此字,無憾矣!”
這位郎中員外郎失神落魄,盯著那個滾字,竟然熱淚盈眶,心中如那久旱逢甘雨的黃土,暢快至極,哈哈大笑:“書道有此子,當興矣!”
一群人聞言,紛紛點頭。
就算書道造詣再差的人,也能感受到這一字之精妙處。
周素懷長嘆一聲,“群鴻戲海,舞鶴游天。”
雖只一字,卻已盡顯書道之妙諦。
少年李汝魚,你究竟是誰,為何能寫出如此驚艷世間的字來,我周素懷自信可以書道笑傲大涼,可在你這個“滾”字前,所有的自信都化為烏有。
不敢想象,若是李汝魚不寫一字,而是些一首詞或者一首詩,其藝術價值能達到何等地步。
恐怕整個臨安都會為之瘋狂。
此字,天人也!
輸給他,不丟臉。
周素懷忽然覺得有些慶幸而后凄涼,不可否認,在書法造詣上自己不如那個少年李汝魚,但輸得不冤枉,也許今日之后自己確實會名動京華。
作為背景。
但這,絕對不是壞事。
李汝魚越強,也側面說明自己的書道造詣越高。
但內心的凄涼感卻越發濃郁。
大涼既有李汝魚,何生周素懷?!
周素懷失魂落魄的離開。
今秋的藝科,還有應舉的意義么,一輩子被李汝魚壓在腳下?
或者,任他晴空落驚雷,只為和李汝魚一較鋒芒?
值得嗎?
唐持節、薛去冗、嚴卿三人互視一眼。
心有戚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