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崇文兩百年的大涼,在那一天才發現,偌大的朝野之間,竟然找不出一個武將來撐起這片天下。 膽小的徽宗禪位,欽宗登基,改年號靖康。 天子易位。 但大涼的軍隊還是那些軍隊,將軍還是那些將軍,誰也抵擋不住北蠻鐵騎。 開封陷落。 高宗帶著殘臣一路難逃,被北蠻鐵騎追得如喪家之犬,最后憑靠在長江天下,才得以在臨安建立小朝堂。 自此,大涼失半壁河山。 直到兵神岳精忠橫空出世,在那首壯懷激烈的《滿江紅》后,這位自大燕兵圣百里春香之后的又一位兵家奇才,率領大涼青血男兒,一路北伐。 恢復舊都開封,再揮師北上,幾乎打到北蠻上京,徹底將北蠻趕出了燕云十六州。 大涼兵神就位。 而岳家也得以世襲罔替,永鎮開封。 北軍,改名鎮北軍。 而觀漁城,在這段數十年的歲月里,卻演繹著激蕩人心的壯烈事。 燕云十六州全部陷落。 為觀漁城屹立不倒,憑借兩面環水的易守難攻的天然地勢,如一枚釘子一般死死的釘在那里,任北蠻大軍山崩海嘯,觀漁城卻如海上浮萍,飄搖于箭雨鐵騎之中。 不倒,不毀。 不降! 這一釘便是三十六年! 二十五歲任守將的王立堅,花甲之后依然屹立觀漁城頭。 漫長的三十六年里,觀漁城屢屢將要城破,都奇跡般的挺了過來,甚至把北蠻一位意氣風華的兵家大將折殺于城前。 然而建炎南渡后,趙室偏安江南。 眼看恢復半壁江山無望,王立堅在得到北蠻承諾,若是投降不傷城內一兵一民后,這位守城三十六年的觀漁老將,愿背千古罵名,開城投降。 那一日,觀漁城頭,正將王立堅,率副將、部將、押隊三十一人,自刎殉城。 慷慨赴死。 也正因為觀漁城之壯哉,加上同年徽宗、欽宗二圣在上京黯然離世,大涼高宗幡然醒悟,不再猜忌主張北伐迎回二圣的大涼兵神岳精忠會功高蓋主,放手兵權,這才有了舉國之力恢復半壁江山的北伐。 將軍墳,便是觀漁老將王立堅之墓。 百年來,觀漁城守將到任,都會在老將軍墳前灑上一杯酒——嗯,今時守將李汝魚例外,這少年到了觀漁城,就沒去過將軍墳。 想到這,夏侯遲狠狠的啐了一口痰。 腌臜小兒,何以守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