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388章 可惜少年不姓趙-《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第(1/3)頁

    在李汝魚出發(fā)去蔡州,趙颯前往蜀中,安梨花佩刀下江南時,壽州,亦有人南下。

    也無甚大陣仗,僅有車馬兩駕,隨行的約莫有一標禁軍精銳——這是真正從臨安皇宮里出來的禁軍精銳,非一般禁軍士卒可比。

    除去這一標五十禁軍精銳,尚有十二三位佩劍掛刀的高手。

    最醒目的,當屬兩位身穿道袍的欽天監(jiān)供奉,顯然這一批佩劍掛刀的高手中,有趙房四房中的異房異人,欽天監(jiān)供奉隨行是為了斷驚雷。

    由此可知,女帝對南下之人安危的看重。

    居中車駕極其豪華,車簾上甚至繡有皇家飛鳳,顯然是臨安皇城里的大人物,隨行的另外一輛紅色車駕,亦是奢華至極。

    在那輛紅色馬車里,有位身穿紫紅便服的耄耋老人斜躺在靠背上,眸子里滿是經(jīng)歷過歲月沉淀出來的睿智,只是精氣神明顯缺失得厲害。

    馬車里燃了爐火,以防老人染風寒。

    旁邊跪了兩個宮裝丫鬟,盡心盡力的服侍老人,不敢發(fā)出絲毫聲響,兩個丫鬟已有些年齡,都是三十出頭近四十的少婦,并不以美貌身材見長,只是心細。

    從十六歲就侍候老人,整個臨安大概沒人比她倆更知曉老人的性情。

    事實上老人對她倆也不薄。

    甚至有些如女兒一般。

    親自牽線,為兩位丫鬟找了個讀書士子,又動用手中官場人脈,給她倆的夫君在臨安府衙謀了個書吏的職事。

    平日里兩人換班侍候老人。

    這一次北上穎昌府,怕老人經(jīng)不住路途艱辛,兩婦人便一同北上侍候老人,對于這位仁宗時期的皇室老人,兩婦人打心眼里充滿尊敬。

    車馬搖晃,老人的身軀也隨著搖晃。

    其中一婦人蹙眉,掀開車簾對趕車人怨道:“慢些。”

    寧愿多花些時日回到臨安,也不愿意讓老人飽受顛簸之苦,畢竟老人的身體很可能熬不過這個寒冬——尤其是這一趟北上,消耗了老人不少精氣神。

    趕車人應(yīng)諾。

    婦人剛回身跪坐好,老人就睜開眼,輕聲道:“春梅,冬云,你倆的孩子也該有十三四歲了罷,可曾拜師求學?”

    先前探身出去讓車夫慢些的婦人笑道:“回老爺?shù)脑挘荚谇髮W,可不曾拜得名師。”

    老人便點點頭,“臨安大儒啊,若說教書育人的倒是有那么幾位,可老夫真正看得上眼的,還是續(xù)修道藏的黃裳,不過這人性格高傲,不會輕易收門生,況且是位異人,也需提防著些,拜他為師說不準便受到了牽連,如此罷,待回到臨安,老夫去太學知會一聲,讓你倆的孩子去太學罷。”

    春梅和冬云喜從天來,但多年跟隨老人,知道老人并不喜歡奉承那一套,于是也便淡淡的說了聲謝謝老爺。

    老人確實很喜歡這種淡如水的主仆關(guān)系。

    感情么,在心里就好。

    所以自己這一生,最喜歡的便是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這還是數(shù)十年前的那場爭儲風波后自己領(lǐng)悟出來的道理。

    當年高宗陛下有子數(shù)人。

    最有資格成為儲君的大兄平日里和自己極其交好,反而是后來反敗為勝的仁宗——也就是三皇兄和自己關(guān)系淡漠。

    當年自己也有希望成為儲君。

    因和大兄親近,于是便屢次陰謀詭計陷害能力最為出眾,心性也最為仁厚的三兄。

    只不過在最后爭儲時,那位和自己好得能穿同一條褲子的大兄毫不猶豫的將自己出賣,差點被父皇問斬,好在那位平日里對自己極其淡漠的三兄關(guān)鍵時刻幫了自己一把。

    再后來,大兄作繭自縛,被三兄后來居上,成為大涼君王。

    大兄最后竟然還意圖謀逆,而自己也鬼迷了心竅,恩將仇報的聯(lián)合大兄,欲要傾覆三兄的帝位,只不過最后功虧于潰。

    大兄被心性仁厚的三兄貶謫到地方后郁郁而終。

    反倒是自己,三兄只是輕描淡寫的象征性處罰自己,依然待自己如手足。

    在那之前,三兄曾說,九弟你心性不堅,胸懷大涼江山,初衷為善,只是耳根子軟,總是經(jīng)不住大兄勸說,才走上歧途,皇兄不怪你。

    又說,王爺之位皇兄是不能給你了,畢竟要服臣子心,但只要九弟你今生忠心趙室,皇兄必然給你一個安盛之生。

    那之后,自己才明白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真正意思,竭盡心力輔佐三兄打造了一個中興盛世,可惜終究能力有限,不能成為大涼肱骨重臣。

    而皇兄執(zhí)掌江山四十年后,英年早逝駕鶴仙去。

    待侄兒順宗繼位,又天妒英才,偏生自己這個一無用處的老人,茍延殘喘到了今日,如今已是垂垂老朽,這八十幾年的人生倒也沒有虛渡。

    大涼天下,經(jīng)皇兄的中興盛世,再接侄兒順宗的嘉定、符祥之治,在侄媳婦登基后又一手打造了永安、永貞盛世。

    江山繁華在目,這一生無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