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電光石火間發生的事情,足以讓無數人呆滯。 但不包括在場每一個人。 田順,禁軍都指揮使,論官職,不比大涼相公差多少,什么場面沒見過,周江東在大涼雖然不雜的,但他又豈止是大涼周江東。 趙長衣就不提了,一代梟雄。 君子旗……千軍萬馬避白袍,不輸趙長衣。 唯有徐驍和卓宗棠。 這兩位貌似都是土生土長的大涼人,只不過這一兩年的戰事,讓兩人成長不少,此刻倒也是沒有過于驚詫,只是可惜。 多好的一鄰家姑娘,卻要這么死了。 可惜,甚是可惜。 雖然可惜,兩人卻并沒有動作——并不知道李汝魚和宋詞之間的關系。 青衣唐詩身環不動明王,看見紅衣宋詞身與劍合,以無畏死亡之勢洞穿明王頭顱,大吃一驚,但只是站在那里,并沒有去阻止宋詞。 她只是忽然有些難過。 和宋詞終究在一起度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時日,如今她要在自己面前死去,身為女子,青衣唐詩做不到黑衣文人那般絕然。 于是,覺得有些難過。 在第一次看見宋詞時,唐詩的年紀也不大,聽從大徵皇帝劉禪的調令,在那位人間臥龍的帝師神通下,剛從東土來大涼,作為先生的“貼身丫鬟”。 實際上是監視先生,因為劉禪已經懷疑先生在大涼并非全身心為大徵,而另有居心為先生的亡國大蘇,劉禪必須確保先生這枚棋子不會壞了他的遠大宏圖。 盡管還是壞了。 因為女帝。 初見宋詞,唐詩就有些喜歡她。 相比于懵懂無知的宋詞,唐詩知道的事情太多,她知道,無論最后的結局怎樣,宋詞也不可能一家團圓,唐詩甚至想過,如果那一天來了,自己愿意帶她回東土。 唐詩在大徵一日,則無人可欺凌宋詞半分。 然而宋詞最終選擇了離開先生。 對此,唐詩不知道對錯,但知輕重,再喜歡宋詞,可和先生在自己心中相比,千萬個宋詞也不如半個先生,甚至大涼和東土加起來,也不如一個先生。 所以,她毫不猶豫的背叛了大徵君王,瞞下了先生在大涼的所有布局。 因為,唐詩是一個女人。 此刻宋詞欲殺先生,唐詩為宋詞難過。 卻并不擔心。 先生,豈是那么好殺的? 能在劉禪這位千古圣君之下,能在那條臥龍的籌謀之下,先生依然漫天過河的在大涼為大蘇復國布下各種棋局,雖然最終敗在女帝之手。 但這樣的先生,豈是你宋詞可殺? 宋詞攜劍來。 黑衣文人當然有所感知,但他只是默默的坐在那里,似乎并不知道宋詞一劍來,欲要一劍穿人心。 大涼世間很多揣測,說他那雙看不見天下風光的漂亮眸子其實是假盲,但只有他和唐詩知曉。 真盲。 盲于劉禪這位大徵千古圣君之手。 他不容許自己超脫于他的掌控之中,是以在自己意氣風華的少年時候,來大涼之前,他就用藥物讓自己雙目失明。 但又只有黑衣文人知曉,自己目盲,并非劉禪的藥物。 而是自己看見了不該看見的東西。 天機! 大蘇復國的天機! 黑衣文人的父親是大蘇皇室,更是天子重臣,位高權重不說,更有鼎國之才,在亡國之前就已經投降大徵,后成為大徵朝堂重臣,只不過終究被劉禪提防,不能有所作為。 但是萬幸,保住了楚家一脈偏支,被遣送到守望之地成為守夜人。 這是父親投降的初衷。 畢竟當時的大蘇亡國,已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難以只手挽天傾。 所以父親投降,為大蘇保存著微薄渺茫的希望。 而楚室直系血裔,則被囚禁半壁山。 黑衣文人自小便天賦異稟,天生近道之人,曾被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陸地神仙箴語,說此子當是逆水之舟,可撐一國。 于是被父親寄以厚望。 復國之望。 不曾想,大驪皇帝為了讓這座被東土之人視為荒蠻之地的大涼天下成為一國之后花園,著人從半壁山搶走女帝送來大涼,知悉這個消息后,劉禪立即應對。 先是著人毒瞎自己。 其后更是花費無數資源培養自己,最后更是以大手筆,將自己送來大涼。 但劉禪不知道的是,在他以自己傷風感冒身體不適的借口賜下“神藥”的當夜,府中的杏林圣手已經看出了“神藥”的功效。 父親和自己都知道,目盲在所難免。 于是那一夜,自己毅然決然,以近道之體,在府中某位道家供奉的幫助下,窺視天機,然而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那位可媲美大涼圣人的道家供奉身死。 自己目盲。 但看到了一線天機! 大蘇可復國。 復國之機,就在于自己的大涼之行! 是以事情到了今日,縱然自己全盤輸給了女帝,黑衣文人也不覺得難過,因為女帝本是大蘇楚氏后裔,因為自己,依然能活著回東土。 機會猶在。 而且隨著女帝成為這片荒蠻之地的天下共主,大驪君王的野心破產,劉禪的機會也失敗,這確確實實是大蘇楚氏的一次成功。 但是此刻,他看不見的眸子里,卻看見了宋詞的一劍。 這一劍,若是刺中自己? 會死。 真的會死。 死了之后,那么大蘇就只剩下女帝這個希望,復國之機又將渺茫一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