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且這個說法不一定準確。 也存在一種可能,女帝一行人,根本就不想走,故意滯留在鹽海之畔,給東土造成了一種被困住的假象。 所以如今大徵國境內,只有長春宮宮主一位真神仙。 他都不出手,其他大劍仙自然不敢擅動。 于是李汝魚萬里一劍,暢然無阻,直接越過了鎣山,落向千里之外的白帝城。 …… …… 大成王朝的帝都,已是風燭殘年的大成老皇帝滿頭白發飄飄如雪,在內侍宦官的扶持上,走到高臺之上。 這位老皇帝是位讀書人。 他自然無法看見遠處的一條白線橫空萬里的壯觀景象。 不過他身旁一位同樣白發飄飄的道士能看見。 輕聲描述出了那一副畫面。 這位老皇帝喟然而嘆,“多少年了,世人眼中一直將楚一人視為離經叛道之人,然而從六百年前大燕太祖和百里春香來到東土,早些年蟲達來東土,加上近些年的夫子、老鏢師,前一段日子的大涼女帝一行人,以及最近才來的李汝魚,遺棄之地的風采,早已不輸東土。” 頓了下,“依我看啊,楚一人不僅不是離經叛道之人,應是這兩座天下,最為尊望的真神仙之一,哪怕是白帝城那條臥龍,也不及楚一人。” 白發飄飄的道士,正是那位在嫁衣女鬼體內種下道法,傳遞了盟約意思給女帝,又能在嫁衣女鬼出現生死危機時將她拉回大成的無上仙師。 聞言慈和的笑,“陛下說的是,實際上楚一人開化一座天下的功德,早已不輸道家的幾位祖師,只可惜天下儒家觀念執著,想要為楚一人平反,難吶。” 畢竟天下讀書人最多。 哪怕是大成君王,也不可能在國境內強行拗轉讀書人的觀念。 老皇帝頷首,對身旁的內侍宦官說道:“待下叫國子監監正來一趟,朕雖然做不到拗轉天下讀書人之口,但從國子監開始,便讓讀書人明白一些道理。” 什么道理? 遺棄之地也是一座天下,遺棄之地的罪名也是眾生平等。 楚一人本開化之功,何背離經叛道之罪千余年? 當然,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楚一人是誰? 是大蘇亡國楚室的十九世祖,若是為他平反了,那么大徵國境內的半壁山亡國楚室會不會有點念想,守望之地的楚家守夜人會不會生出野望? 當然會! 那位無上仙師作為老皇帝數十年的心腹,豈會不知道,只是喟嘆了一句,“國子監監正汪懷那個半截脖子埋進土的老酸儒,陛下怕是說不服他,反而被他一口痰吐臉上。” 這種事在大成不罕見。 只不過沒這么過分而已——大成雖然也重武,但文風風骨更硬。 在朝堂上大罵天子的事時有發生。 老皇帝嘆氣,“盡力吧,汪懷雖然迂腐,但怎么也該明白一個道理。” 個人乃至儒家的道理,總得在國家利益之后。 無上仙師搖頭。 東土三大王朝,儒家皆一家,在那群讀書人眼中,儒家的道理可不見得會輸給大成王朝的國家利益,老皇帝這一次良苦用心,只怕要胎死腹中。 老皇帝雖然嘴上不承認,心中也知道希望微渺,便有些意興闌珊,問道:“你覺得李汝魚這一劍能讓大徵國師吃點苦頭否?” 無上仙師想了想,“八陣圖不在白帝城,但白帝城臥龍尚有東風可借,尚有草船可橫空,尚有綸巾護體,還有羽扇御敵,這人間云巔的萬里一劍,能否建功,不太好說。” 老皇帝越發意興闌珊,畏寒的拉了拉衣衫,“回了吧。” 心中多少有些遺憾。 如果李汝魚這一劍能夠殺了白帝城臥龍,對于大成和大涼而言,在將來的大戰之中,至少能活下數十萬士卒。 白帝城一條臥龍,可擋數十萬雄師。 這句話有人說過。 說的人是誰已經不可考,但整個東土,哪怕是再強大的兵道天才和神將,對這句話也深信不疑。 內侍宦官急忙給老皇帝披了件錦衾。 無上仙師猶豫了下,還是問道:“九公主母女尚在大涼,我們是否應該給李汝魚一些援助,讓他明白我們的盟約之心?” 老皇帝走了幾步,頓住,“朕倒也是這么想,不過李汝魚雖是大涼藩王,然而江湖氣息更重,若是貿然出手,會不會讓他覺得我們多此一舉,反生罅隙之意。” 無上仙師點頭。 老皇帝便笑了笑,“看來你我都不了解江湖人。” 回頭,看向京都極遠處的一座偏僻王府,“皇弟,你以為呢?” 老皇帝的聲音很輕。 但對于真神仙而言,豈有聽不見的道理,便有聲音在老皇帝耳畔響起,“大徵沒有盡起雄師攔這一劍,長春宮宮主任由劍過其山,反倒是白帝城臥龍似乎有出城迎劍之意,這便是一場江湖問劍,不用理睬。” 老皇帝笑了笑,“善。” 于是這一日,大成王朝亦坐山觀長劍橫空萬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