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辦法。 綠洲改造,今年印度當局沒買多少,主要是不知道改造哪里,因為土地私有化嚴重,政府手里的土地沒多少,左右都為難。 捐贈呢? 更為難。 因為很多捐贈指定了邦,卻沒有指定哪一塊兒地,不用想,又會產生無數矛盾,左扯右拉,晃蕩到年底,估計也沒法推下去。 真的。 太難了。 瑪德。 土地的絕對私有化,這估計是英國給印度挖的大坑,爬不出來。興許,本就是設計好的,不想看到一個巨大人口的手下變強。 “抱歉。” “不行。” 休斯臉色一肅。 “我們基金會按章辦事,絕對遵從捐贈者意愿,不會失信于人,至于什么時候改造完成,不著急,反正錢付了,你們慢慢討論。” 沒錯。 和各國分期付完全不同。 但是。 該項目就是這么規定的,休斯覺得很好,主要是避免無限責任,要是遲遲不用,錢放那里,人家或許還要退捐,總之很麻煩。 索性。 一次性付清。 只監督。 沒人會覺得緬亞環保技術公司會吞了這錢。 負責人:“。。。” 心中已經罵開了。 握草。 要不是你們,我們何至于如此被動。 。。。 這一天。 世界為之震撼。 兩小時。 兩萬億。 “羨慕到睡不著覺!” “+1。” “+1。” “。。。” 除了羨慕,還是羨慕,真的是一年開一天,一天吃一年,壟斷生意,果然是最賺錢的,而緬痶國內,根本就沒有反壟斷法。 在別國。 更是不存在壟斷。 因為。 理論上,人家只在緬痶本土銷售,是各國企業來買,而不是過去賣,就算要找茬,也就和傾銷擦點邊,而且還是很牽強的邊。 聊著。 評論風向一轉。 “忽然想移民緬痶。” “+1。” “+1。” “還是羨慕那樣的醫療制度,有病能就快就醫,而不是預約好多天,甚至幾個月,實在是受不了,完全是騎在人們頭上辦事。” 一美國網友道。 “同感。” “沒有對比,我還真不知道,我們的醫療制度那么腐朽。”又是一個美國賬號抱怨,“這些人,最近還經常抗議緬痶的醫療艙。” “良心都壞了。” “該揍。” “高收入,高門檻,但不能是高高在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