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五章 到家-《回到山溝去種田》


    第(1/3)頁

    當年慎清公從盤鰲鄉出發,一路科場得意,高中進士,從此入朝為官,盤鰲鄉李家也由此崛起。

    由于盤鰲地處鹽路要津,川鹽到此就算是到了水路盡頭,開始轉由馬幫馱運,因此成為一個大轉運地,商賈輻輳,水陸紛擾。

    慎清公告老回鄉之后,不勝吵擾,于是帶著自己一宗躲進了李家溝村一帶,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

    盤鰲鄉李家也由此分為兩宗,一宗在慎勤公的帶領下繼續在盤鰲鄉當坐地虎,子孫經營碼頭,貨運,門店等各項營生;一宗由慎清公耕讀傳家,子孫走的科場入仕一路。

    根據五溪河流向,慎清公一支被稱為“上河李”,慎勤公一支被稱為“下河李”。

    兩宗在封建時代相互依賴相互奧援,其實是一種共生關系,上河李家得到下河李家的經濟支持,子弟得以專心讀書。下河李家得到上河李家出仕子弟的照拂,在經營上可以得到更多的方便。

    一直到得現代,兩宗關系才漸漸淡薄,除了族譜還是一本之外,其余時候,最多在趕集時的茶館里,聽到兩宗老輩人聊天,就到底哪支在族中更具重要性這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時,才能得知兩宗的關系脈絡。

    閑話轉回,過了慎清坊,就算進入了村子的核心區域,小平原中心是白墻青瓦的李家祠堂,祠堂前是一個大打谷場。石保全家就在祠堂附近,兩人在此相互告別。

    李君閣繼續沿著青石大道往前,過了村子,在盡頭穿過幾條土埂,來到一口大池塘邊,池塘有四畝多,在鄉下也算不小了。

    池塘左手邊上有一個粗楠竹捆扎成的矩形框子漂在水面上,一個中年婦女正站在池塘邊,從身邊一個大籮兜里捧出青草往水里扔,看樣子正在給水里的草魚投喂食料,正是李君閣的老娘石素芬。

    石素芬見到有人過來,抬頭一看是李君閣,不由得歡喜,拋下青草,一邊在藍布圍裙上擦手一邊高聲喊:“幺娃!幺娃!幺娃你咋回來了?!哎喲你個背時娃兒!都不曉得提前打個電話說!”

    李君閣加快腳步小跑過去,大聲的喊了一聲:“媽!”。然后就牽著老娘的兩手直晃蕩,在那里傻樂。石素芬抽出右手來在李君閣肩上啪的一拍,說道:“你個死娃兒,幾年沒回來了!想死你媽了!”一邊拉著李君閣往家里走,一邊就摸出手機給丈夫打電話。

    “等下等下,魚還沒喂完。”李君閣卸下背包往旁邊一扔,去籮筐邊開始往魚塘里扔草料。“喲!草魚好大根喲!媽,這塘好久沒清了吧?”

    石素芬一邊撥號等待接通,一邊跟自家娃說話:“還是你上回離家之前清過了,收魚的來看過兩回,才開四元一斤,說什么路太遠劃不來。我們家的魚塘都是活水,又是吃草料的,跟野生的有啥區別嘛,四塊錢老娘才不得賣!留著給我幺兒吃也好!”

    這時電話接通了,石素芬又對著手機喊:“死鬼快回來,幺兒回來了!啥叫突然,幺兒回來你還不高興嗦!趕緊給我從茶館滾回來,少叼兩盤牌要死的說!”

    蜀州省男子在外頭大多都雄得起,當年川軍幾個人才一根槍在裝備精良的日本鬼子面前都不服軟不認黃,但是自家在媳婦兒面前卻大多服得下軟,所謂的“耙耳朵”是也。

    “耙”在方言里是“軟”的意思,“耙耳朵”就是說老公的耳朵長期被媳婦揪,都被揪得稀溜軟的,是怕老婆的男人的代稱。

    因為這個特點,也養成了蜀州婦女在自家男人面前嬌憨潑辣的性子,聽到老娘跟老漢兒這樣說話,李君閣早就習以為常。

    魚塘盡處是一個小壩子,那是自家的打谷場,稱為“敞壩”。敞壩對面就是自家的屋子,呈U字型結構,中間是三間兩層的紅磚房,正對是堂屋,左右各有一間耳房,還有樓梯通到樓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