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三十章 哥大五人組再次到來-《回到山溝去種田》


    第(3/3)頁

    李君閣說道:“那奶奶你指揮!我們從哪里開始干?”

    奶奶說道:“你先去拎兩桶黃泥!粽粑芋頭先干簡單的,把那邊的那堆席子刷干凈!”

    兩人屁顛屁顛地抱著竹席去魚塘邊刷席子去了。

    奶奶這邊拿著刷把將礌子上的揚塵全部刷去。

    等到李君閣挑著兩桶黃泥回來,奶奶對李君閣說道:“把礌子打開來,看看礌齒還是好的不,該修的修該補的補。”

    礌子就跟石磨一個造型,高度也跟石磨差不多,不過直徑比石磨大了很多,也分上片和下片,不過外圈是用竹絲編起來的,中間是填實的黃泥,黃泥干后變成一個土磨子。

    將礌子翻開,李君閣發現,礌子里邊同樣有磨齒,不過磨齒非常精巧,是一根根竹篾,竹篾周圍同樣封固著黃泥,看著這玩意兒,居然還給人一種手工的美感。

    李君閣奇怪道:“我們家不是又石磨嗎?干嘛還要用這個碾米?我看造型都一樣啊?”

    奶奶笑道:“谷子一過石磨,那就成米粉了,石磨牙齒太硬,這個就不會,能把米脫出來又不傷米,竹子和泥沒有石頭硬,就是齒容易損壞,得經常保養才行。”

    李君閣點頭,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杠杠的。

    奶奶一邊刷礌子的齒,一邊說道:“可別小看這玩意兒,老時間里,第一等的人家家里有牛,有石碾,有碾場,他們碾米就是用牛拉石碾。”

    這東西李君閣見過,在大伯家就有,碾子有半人高,碾場都碾出印子來了,小時候李君閣沒少在上面爬上爬下。

    奶奶接著說道:“二等人家,家里是攆槽,老長一個石槽,上面用繩子掛著石磙,兩個人分別站在兩頭,來回推動石磙,將谷子殼脫掉。”

    “三等人家,就是用礌子了,家里最窮的,那就直接用碓窩舂了。”

    李君閣點點頭,這不同的加工工具,對稻米的加工量是不一樣的,用什么工具,直接反應出家里有多少地,收了多少谷子。因此打米的工具,能直接說明家里的經濟情況。

    礌子刷干凈,奶奶檢查了一下,說道:“好些年沒用了,有些齒得換掉,這里,還有這里這里,要補泥,皮娃你就照著別的齒的樣子,給這些都補上。”

    這是哥大二人組將席子刷干凈回來了,奶奶指揮他們將席子晾上,又去刷收稻三件套。

    所謂收稻三件套,就是絆桶,擋席,木架。

    夾川老話里“絆”就是“摔”的意思。

    絆桶,是一種靠人力操作,將谷粒從稻穗上脫下來的工具,像一個無蓋的口寬底窄的大斗,上邊四角各有一塊伸出來的用于抓手的木板,很像四只耳朵。底部還有兩塊木板,方便在稻田泥地里滑行。

    擋席,就是插在絆桶一端的大席子,用來遮擋飛濺的谷粒。

    木架,這是用來摔打稻禾的工具,形狀如同一架小木梯。

    將木架斜搭在絆桶里邊,健壯的男人們雙手握住一把割好的稻禾,兩人一組,并排而立,舉起雙臂,將手中的稻谷狠狠地摔在面前的木架上,經此一“絆”,稻粒立即簌簌落下,進入桶內。

    絆桶有小半人高,李君閣害怕奶奶彎腰閃失,趕緊將刷把接過來,將絆桶里外里刷得干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