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仙距天道不過咫尺之遙,雖高于凡人太多太多,但卻叩不響那近在咫尺的天門。 天道看似咫尺,但仍舊遙遠(yuǎn)。 道途慢慢,行路艱難。 渡過道海不過是起始,大道爭鋒,最后能攀登上高山的還是少數(shù)人。 李辟塵一剎那明白了許多。 人踏足于山化作仙,仙與天面對面,坐而論道,無言正是可言。 道不同,故此無言,而又因?yàn)榈啦煌?,故此無言勝有言。 “我雖然見到大道,但卻看不見大道的模樣,只知道大道的形體,半步得道便是如此,說的似乎極其厲害,但后面半步卻無論如何也踏不出去?!? 李辟塵注視石人,口中念誦度人經(jīng),而石人同樣“注視”李辟塵,那冥冥中的聲音不曾停歇過,天道在與人道互相交織,那身后的大樹隨著二人的誦道開始產(chǎn)生神異的變化。 有幾片銀色的葉子化作碧綠,有一小塊土色的樹干變得蒼厚,這一刻,這株古老且神異的樹開始產(chǎn)生不可思議的變化。 冥冥之中又有聲音響起。 這株樹的名字喚作“蒼梧”。 神話中,蒼梧是鳳凰居住的地方。 但事實(shí)上,在云原之中,并沒有蒼梧的存在。 可此時(shí),在論道內(nèi),原來石人身后這株化作銀花火樹的老木就是蒼梧。 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人把火樹銀花與蒼梧聯(lián)系到一起,火樹銀花和不燼木才有關(guān)聯(lián),怎么會和神話中的蒼梧扯上關(guān)系呢? 但此時(shí),這株樹確確實(shí)實(shí)再向著蒼梧轉(zhuǎn)變。 李辟塵為什么知道? 可笑,大道都盤坐在這里,那株古老的樹一旦發(fā)生變化,自然而然,論道的人就會明白這株樹到底是什么。 這是冥冥中的囈語,不是人所說出,更不是道所說出。 人之生初,雖是靈身但卻萬物不通,須得有另外的人來教導(dǎo),譬如常年戲水便知水流江河,湖瀑大海,這都是水,但俱都有不同之名。 人聽人言而知曉水之不同,但若是生下來便為先天神圣,不需要他人教導(dǎo),自然一指,說這是江,這是河,這是湖,這是海。 因?yàn)樗麄兩鷣砭捅惶斓卮蟮栏嬷藟m世諸物,故此才被稱作先天神圣。 人生為天地之精靈,有先天之眷顧,但卻是后天之身軀,得太一之形體而不承太一之法力,故而才有尋仙之輩,靠山而走,得換天身。 李辟塵口中在念誦經(jīng)文,然三塵之力雖然宏偉,東皇鐘聲雖然浩大,但相對于身前這個(gè)石人來說,仍舊顯得太過渺小了。 時(shí)間漸漸過去,光陰如流水潺潺而隱,第二位踏上山巔的仙人出現(xiàn)了,隨之是第三位,第四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