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太華峰巔。 無數仙人立身于大殿之內,而茅滄海歸來,在殿中與諸人紛說,此時天橋大戰,尋常弟子自然不能插手,他們眼睜睜看著天象大陣壓蓋下來,有無數人心潮澎湃,激動無比。 百位地仙齊設天象之陣,引動上蒼異變,這是何等滔天偉力? 古往今來或許也有只此一次! 然天橋之戰,他們連近身觀摩都做不到,那種無比恢弘的力量能把他們輕易抹殺,人仙與神仙無法窺得半點真景,于是無數人都開始低聲唱誦。 “悠悠寰宇曠,太乙近天都.....” 經文的聲音回蕩起來,震動整片太華群山。 而茅滄海命一位真人在此坐鎮,自己則是離開了大殿。 茅滄海下山,于太華峰后一處云霧中消失,他在朦朧之中,把五指輕轉,于是眨眼之間,虛天破開,當中露出一條歪斜的渺渺石道。 茅滄海的神情凝重,緩步踏了進去。 步履穩健,五步一拜,十步一稽,這條石道彎彎繞繞,上面塵埃滿布。 然而在這塵埃之中,已經留下了兩道足跡。 那曾經有兩個人走過了這里。 茅滄海順著石道一路行去,這似乎是另外一處天地,茫茫廣闊無有窮盡,云與霧在大地上蔓延,這簡直顛覆了常理。 天之氣如何會存在地之上? 那些云霧翻滾,在地上躍動,被清風帶著而走,來到這個世界,或許對于“蒼茫”二字才會有一個更加深入的印象。 天上同樣有云,但是顏色卻比地上的云霧要深邃許多。 但石道并不曾通向外部的荒野,僅僅只有三千里而已。 茅滄海走到盡頭,石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尊石人。 它盤坐在石道的盡頭,地上有一片殘碎的石皮,而這尊石人的面目安詳,只是仔細一看,他居然是個少年的模樣。 石人,與曾經盤坐第九陣的天道尊圣一樣,這尊石人似乎也是代表著什么。 但是天道所化的石人是沒有面目的。 而這尊有,這就和每個人心中鏡湖之畔的那石人極其相似了。 心中的石人是自身之道的體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