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的,不太妥當,不可以用光年,而是用維度? 或者,用“羅天”這個更有古意的詞匯來形容更為貼切。 三十六天,十方上下,八方世界,俱有羅天重重。 這是道教很多經典之中都有描述的東西,是不是這樣一看,更像是現在所說的維度呢? 李辟塵失笑:“如此一來,原來那降臨在此的,可以稱呼為‘太陽太陰’的東西,它們是最古老的,最高的那片天之中,最原初的大日所落下的余火,當降臨在人間的時候,便衍化為了照亮這里的太陽太陰。” 這同樣是以前有人和李辟塵說過的,更是這片歲月中的常識。 于是,在后來話語中所言的“絕天地通”便顯得很有意思了,所謂的“人間”能夠順著“天梯”到達“天上”,是不是指代,修行之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偉力,到達另外一片“羅天(維度)”呢? 所以,大羅這個詞匯,真的很有意思,而大羅封天,就更能直白的告訴眾生,這是多么強大和可怕的力量。 因為來自歲月之外,故而能以歲月之外的視角看待這片歲月,李辟塵低下了頭顱,俯下身子,一只手伸出了那條大河之中。 于是五指一握,有一片水花被撩起,同樣升起來的,還有一片輝煌的夢幻泡影! 星辰自地河之中升天,那些魚兒從大河之中躍起,它們的身上插上了羽翼,撲打著,在爛漫的星空下自由翱翔。 有一塊帶著棱角的石頭浮出了水面,被李辟塵拿在手中,這是一塊人間的頑石,但卻映照著最美麗的觀花之影,仿佛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被封存其中,寄托了這條大河這自上古誕生以來,所見證過的......所有的璀璨星光。 大河之中有龍吟升起,一條白龍在遠方竄出,抬起頭路,它仿佛是這條河流天生而誕的神圣,遙遙的看著李辟塵,露出不解與好奇,它見到了那些飛魚,其實不只是魚,連蝦,蟹,包括那些臃腫的河豚,以及上了年紀的老鱉,此時都胡亂的擺著四肢,在天空中慢爬。 于是白龍也試探著飛了起來,在半空中游蕩,李辟塵伸出手去,五指之下探出一片水花,那是一條水龍,曾經在人間之中所點化的,依附在坎卦之中,它鳴唱起來,讓所有的生靈跳起歌舞,頓時吸引了那條白龍的注意力。 兩條龍相交而起舞,李辟塵在這大河的邊緣坐下,忽是取出古琴,正是那江上三千曲,此音響,天云驚,如此萬物眾生夜中醒,游龍翩翩,舞瓊樹金蓮。 直至第二天清晨的黎明升起。 然后琴聲停了,兩指一捏,晝夜就被截斷了,取一道朝陽魚肚之光,化為一株碧翠的樹苗。 左手拂過右手,那株樹苗在剎那之間茁壯成長,變做那參天的古木。 李辟塵從大河之畔離去了,從南原走到東原,到了那不曾到達過的地方,而諸圣部之中,柏山氏就在這里,可原本需要取到的玉山禾,已經不需要了,因為在浮黎境內,自己已經拿到過那個東西了。 并且玉山禾,已經和南鄉子一起化為了天禾劍。 而當柏山圣人感覺到李辟塵出現的時候,心中不由得大為震撼,甚至開始有些慌張,他們雖然沒有參與常羊一戰,但那整個元荒都被影響的巨大浩劫,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天帝親至,讓柏山圣人誠惶誠恐,然而沒有過多久,甚至沒有等他出現覲見,李辟塵便離去了,且帶走了一塊銅石。 壓在圣人頭頂的大山離去,他既慶幸又不解,不明白天帝來到這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這成為了困擾他極長時間的謎團,甚至造成茶飯不思的情況。 然而李辟塵不會在意他的狀態,手中的那塊銅石是意外之喜,因為李辟塵認出來了,這正是曾經在碧落龍門前見過的“它山之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