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仙祖壓太無-《峨眉祖師》
第(1/3)頁
見到諸空,便已進入“物無非彼,物無非是”的境界。
距離“莫若以明”只有一紙之隔。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凡物都存在對立面,如果從彼面看不到的話,從此面看則能看清楚。所以說,彼出于此,此出于彼,進一步說,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不論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會存在。“彼此彼此”,也是這個道理。
彼是,方生之說也。
進入這一境界之后,下一步,只要邁出一步,甚至是半步,一小步,都能夠進入最后的,世間最高的那重境界。
那是清靜十三重所說的最上一重。
清靜經。
無人可言清靜經。
這門太上之法只是引領者,原來它的神異只在于此,它引導著持有者向前而去,一路正行,不入歧途妄境。
古往今來,哪怕是第一代的清靜之主,都沒有證出第十三重。
十三重,是世間本來該有的至高境界,但因為過于困難,而無法得見。
是的,已經無人可以得見,因為沒有人突破那十五尺。
但清靜經可以。
它可以見到那重境界,并且告訴持有者,你的道路,該向哪里去。
這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引路人。
第十三重是“恒無有”,也就是“莫若以明,無止止境”。
世間從未有人得見過此境。
李辟塵甚至不知道這重境界怎么進入,但他只知道,心靈越發純凈,精神越發高渺,他距離這一境界,就會更近一點。
縱然退一萬步,哪怕不能進入第十六尺,但在第十五尺之中,李辟塵也已然全無敵手。
正如他所言,萬物由得心造,我心即是萬世天心,億萬萬天心如塵沙,我心更遠在大道之上。
我見萬物,萬物便皆著我之色彩。
逆轉過去,牽引未來,顛因倒果,開辟再化,這些不過都是心念一轉就可做到的事情。
道德天尊見諸空而證“無響”,李辟塵依照未來的軌跡,見諸空之后,當證“無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