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八百里鋼鉗(完)-《1640四海揚帆》
第(3/3)頁
儀式上,上百面韃靼軍旗被投入火中付之一炬。
隨后,守序釋放了來自察哈爾蒙古,由察哈爾親王阿布奈之子布爾尼率領的500多察哈爾右翼戰俘,他們是三水戰后,守序唯一成規模釋放的俘虜。布爾尼帶著守序的許諾,踏上了艱苦的返家之路。
前線戰報陸續傳來,廣西和廣東兩支鋼鉗在梧州合攏。
瓊州旅和李來亨送來硝制的岳樂人頭。瓊州旅在海南組建,長期在大陸作戰,有些風氣不免受到大陸影響,比如砍首級,其他部隊都沒這愛好,只有瓊州旅有。而且這個旅最早組建的骨干是巴肯尼亞海盜,受其影響,旅有一面非正規的軍旗,用黑底的骷髏旗做標志。
岳樂的親衛在梧州城下被打散,他的千余巴牙喇前哨兵分散突圍,有不少人經山路逃回桂林,但岳樂本人沒跑出去,戰敗自殺。
兩廣總督李棲鳳在肇慶自縊,最后6000多殘兵被殲滅在肇慶和梧州之間,有相當部分戰果屬于在山區的明軍部隊。
韃靼人在兩廣的部隊,伊爾德有1000殘兵逃回湖南,濟席哈率近5000廣西殘兵經桂林也逃回湖南,這兩支韃靼部隊匯合后,一路跑回岳州才停下,常德以南包括長沙都只剩下當地留守綠營。
三水會戰后,軍隊擴編。
首先是明軍。
除了作為骨干力量穩住戰場的南洋新軍和派到粵北贛南部隊,兩廣明軍尚有2個巡撫標營,5個練軍鎮,李來亨、李元胤和一些地方部隊。補充戰俘、戰馬和物資,這些明軍能快速補編。
三水決戰后,廣東已成為后方,無必要留這么多人。守序決定抽調廣東巡撫標營、2個練軍鎮共1萬人組建東征軍,進入福建,支援延平藩。
李建捷、王興、金士英3部1.1萬人增援江西,匯合已在當地的明軍,共3.1萬人,由連城壁在名義上統一指揮。
李來亨指揮本部,2個練軍鎮,楊彥迪、陳奇策兩鎮水師,共1.7萬人為北伐前鋒,沿靈渠先行進入湖南。
廣西巡撫標營、李元胤等地方留守部隊,共1.2萬人組建廣西軍區,駐于南寧,瓊州旅駐于桂林,建立對云貴吳藩正面。
陳奇策的分艦隊控制珠江。
重點是新軍。
近衛團吸收三水會戰中康復的傷兵,擴編為近衛旅。
隨著這兩年新兵入伍,后方各團的第3營成長為作戰部隊,留守任務將由新部隊接替。
第1旅將等到來自南洋的增援部隊,恢復為第1師的完整建制。因其長期負責首都的衛戍任務,第1師加上代表部隊榮譽的袖標,為“警衛旗隊”。
戰功最著的第2師補充完整,加榮譽袖標為“帝國”。
瓊州旅接受海南后備兵源,擴編為第3師,加榮譽袖標“骷髏”。
正在浙江苦戰的臺北旅接受臺北后備兵源,擴編為第5師,加榮譽袖標“紅旗太平洋”。
紅朝太祖曾評價德國元首和法國皇帝,他們國家的政治生命和軍事生命,從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進攻上面的,進攻一完結,它的生命也就完結了。
因為19世紀初的法國和后來的德三,其資源都不足以支撐龐大的軍隊,不管是經過大革命洗禮的法國,還是軍國主義下的納粹,軍隊打仗除了表面上的民族主義,獲得更多財富和資源才是最強勁的動力。
而這種對財富的渴望只能通過入侵別國,搶掠來實現。所以有了在歐洲到處勒索搶劫的法國革命軍,有了元首向東線士兵許諾莊園土地,讓俄羅斯人為德國人當農奴。
守序暫時面臨同樣的問題。
只有不斷進攻,不斷搶掠,才能滿足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的軍隊,才能喂飽士兵和經濟、政治寡頭們的胃口。與歷史上那些君王一樣,守序身不由己,他必須不斷擴張,穩住兩廣后,下一個目標是最富庶的長江流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