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蜀漢的復興》
第(3/3)頁
蜀漢建國三十五年,東州派、益州派的不滿一日甚過一日。特別是荊州派的最后一個大佬,大將軍費祎被刺殺后。這種不滿可以說是毫無顧忌的宣泄了出來。成為蜀漢朝局動蕩的一個根源。
現在,蜀漢的尚書令是陳袛。這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優秀治政高手。蜀漢自建國以來,執政的位置第一次落到了荊州派之外的人手中——陳袛的祖籍是豫州的汝南郡。小的時候父母雙亡,故而被外叔祖許靖收養。后來許靖出仕劉璋,陳袛也就跟著許靖進入益州生活——所以,這位是東州派。
當然哪,什么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這種按地域出身來劃分的派別,并沒有絕對性。益州出身的人也有主動向荊州派靠攏的,荊州出身的人在益州時間久了,也有向益州派靠攏的。而劉禪之所以選擇陳袛擔任尚書令,就是因為陳袛沒有明顯的立場。
軍事方面,陳袛深刻的認識到蜀漢的弱小,面對強大的曹魏,只能以攻代守,在不斷的進攻中尋找突破的機會。所以他是姜維在朝堂上的有力盟友。
政治方面,陳袛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哪派,非要說哪派——那他就是皇帝派。一切以劉禪的意向為施政綱領。所以他并不排斥宦官黃皓介入政務——宦官能介入政務,還不是皇帝的意思。對黃皓的貪婪,陳袛并不過多限制——只要不過分就好。
但正是這種毫無原則的和皇帝陛下保持統一的做法。讓三十多年來第一次大權旁落的荊州派深感不安——蜀漢多年來打壓益州世家大族的政策正在動搖。本土世家大族的勢力正在復蘇。地方上各路豪強對小民的侵吞開始抬頭——國家賬面上掌控的戶口每年都在以近萬人的速度減少!以前清廉高效、吏不容奸的蜀漢公務員體系正在集體墮落!這樣下去國家不用曹魏來打,自己都要完蛋了!
諸葛亮的長子,自認為英明神武的諸葛瞻,時刻以重新成為荊州派領軍人物為己任。他的目標,就是統合荊州派和元從派,重新在蜀漢建立荊州派執政,繼續打壓東州派和益州派的政策。
而要達成這個目標,諸葛瞻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也認識到益州派的強烈不滿。而且認為他們的不滿有道理——出錢出糧最多,獲得官位和封賞最少。時間長了哪個愿意?
因此,諸葛瞻的施政理念就是:停止北伐,休養生息。元從派、荊州派的后人們都出去做事,洗涮廢物污名的同時掌控地方和國家的實權。把高官厚祿這些虛名讓出來,安撫東州派和益州派。從而實現國家團結!
他這么做,反對的人當然有。首先就是軍方的反彈:不打仗,丘八們的意義在哪里?再說了,你說不打就不打?問過人家曹魏了沒有?還有就是元從派和荊州派的那些廢物后人們的反彈:小爺這身官服,是小爺的祖上給掙來的,你說脫了就脫了?
所以,諸葛瞻必須要找一個突破口,讓某個元從派的后人帶頭響應他的號召。而關家,就是他現在情況下最好的目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