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捕獵大隊長-《蜀漢的復興》
第(2/3)頁
第三道命令:整頓郡兵令。
涪陵郡的產出極少,加之道路不通,雖然和東吳接壤,卻無法通行大兵團。所以,雖然這里土著和漢民的叛亂此起彼伏,但蜀漢政府并不愿意在這里屯駐較大的兵力——得不償失啊。實在是這里的叛民們鬧得太兇了,就就近調動巴東郡的永安軍團來鎮壓。因此,涪陵郡的常駐郡兵只有區區一百五十人。
這一次幾大公子哥出來做事,CD那邊各家家主都很重視,也大力的支持。所以幾個公子哥都帶了不少的家將家丁的什么過來。關儀將各家的家將集中起來,統一交給廖勇訓練、編隊。最后汰裁掉老弱、兵痞之后。得到了精干的士兵五百人。
蜀漢的稅收承襲東漢,每年征收出產糧食的十五分之一作為田稅。最近這些年軍費開支越來越大,所以每畝還加收十錢的現金。此外還有戶稅、算賦、口賦等。實話實說,對老百姓的搜刮還是比較殘酷的?;旧侠习傩彰磕昴晔杖氲娜种紩还巫?。
可是即便如此,在涪陵郡這個在冊田地只有13萬畝多一點,在冊人口兩萬出頭的偏僻小郡。能搜刮上來的錢糧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這搜刮上來的錢糧,絕大部分還要通過水路直接轉運到巴東郡,供養永安軍團的一萬常備兵。真正留在涪陵郡的,一年也就一萬兩千石糧食,五萬錢左右。
而且,這還是理論值!
事實上由于當地土著的劫掠、各種野獸的危害以及各種天災人禍,這個理論值從來都沒有實現過。
這點錢糧,維持涪陵郡三百來位公務員(含郡兵)就已經很吃力了,現在關太守直接把郡兵擴充到五百人,要是不想點辦法生發的話,要不了三個月他就要破產!
所以,關儀也只有厚著臉皮對他的幾個小伙伴說明:太守府只負責一百五十個郡兵的俸祿。多出來的三百五十個餉額,各家都要擔待點——本太守帶頭,你們跟上,大家的俸祿全部拿出來充公吧。至于說各位公子哥帶來的其他家將、侍女、隨從什么的,對不住,請你們自行負責——一句話,大家來這個窮山惡水的地方當官,要么去過那種艱苦樸素的日子,要么就自己往里面貼錢!
可以說,也就是他帶來的是一群不差錢,還很年輕,有熱血,好忽悠的公子哥。要是一群中年大叔,就憑這一條,他的僚屬們就要集體造反!
當然了,關儀也很清楚這樣做減法的日子不能太過持久。一個地方要發展,節流這樣的減法只是手段,其目的還是為了將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去做加法——開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