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一)-《蜀漢的復興》
第(2/3)頁
又非常留戀而滿足的撫摸了每一株土豆苗,關儀對關小七道:“去油坊。”
油菜花這種植物原產于西歐,現在的蜀漢是沒有這種植物的。關儀說的油坊,里面出產的不是用于食用的菜籽油。而是用于工業生產的桐油。
說起來,后世的華夏最大桐油出產地域就是重慶市的秀山縣。恰好就在現在的涪陵郡境內。實際上關儀到了涪陵郡后不久就發現這里的桐油樹極多。
可惜,限于時代限制。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充分認識桐油樹的作用——對于沒有解決溫飽的人來說,一個東西價值大不大,首先就問這東西能不能吃?桐油樹雖然要結果,但果實的毒性卻很大,根本不能吃。所以,雖然涪陵郡漫山遍野的桐油樹,但本地人根本就沒有將其有效利用起來:拿回去當柴火燒都嫌煙大!
來到油坊,聞到桐油獨有的氣味,關儀滿眼金光:這都是錢??!
“現在一個月大約能出產多少?”新設的涪陵郡油坊的主事,也是關家的家仆,喚做關小基。
“回稟家主。生產此油,采摘油果、壓榨、過濾都極耗人手。目前油坊內只有二十來人,因此產量不多。一月也就十石上下。若是能有充足的人手,奴婢保證,每月出產至少百石以上。”
“汝預計要達到這樣的產量,大概需要多少人手?”
“呃,家主,采摘、運輸大概需要兩百人。壓榨制油安排兩班人,每班需要五十人。過濾需要五十人。所以至少需要三百五十人?!?
“汝計算有誤。須知,如果規模搞大了,附近的油桐樹根本就供應不過來。那就需要到更遠的地方去搜集油果。運輸的距離、時間都會變長。人手又會不足?!?
“家主見教得是。奴婢欠考慮了。”
“嗯,人手的問題我遲早會給你們解決的。生產出來的成品怎么樣?須知我得賣的出去才能有錢給你們增加人手啊?!?
“家主,說到這個奴婢可就要好好說道說道了?!标P小基換上了一副興奮的神情:“此物端的神奇得很。刷在木板上,很快就會風干。干了之后,這木板居然一點都不透水,而且還反光。氣味什么的也很快就沒有了。就這一點,就比漆不知道好了多少。若是此物能打開銷路,我大漢的漆料遲早會被此物擠得沒有銷路的!”
“除了防水性,還有家主說的兵器保養。兩月前我們做出第一批桐油后就拿來刷了一批槍頭。然后和同樣數量的沒有刷油的槍頭一起埋進土里。前幾天取出來一看,沒刷油的槍頭已經銹跡斑斑,刷過油的槍頭卻一點銹跡都沒有!”
桐油作為一種工業原料,其應用的范圍其實很廣泛。可惜,關儀只是個農學生:他只知道怎么種植、生產,但桐油生產出來后具體怎么加工、運用就不是很清楚了。即便如此,光是替代漆料刷家具和替代動物油脂做潤滑油防腐劑兩塊,就已經足夠產生相當大的利潤了。
最后一站,是豬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