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蜀漢的復興》
第(2/3)頁
楊宗:哎呀,分給我呀?不行不行啊。我巴東郡一樣的山高林密土地貧瘠,現(xiàn)有的耕地分給漢民都不夠,這些俘虜我拉回去,后將軍會吃了我的。
廖勇:太守,現(xiàn)在咱們的桐油作坊確實需要很多勞力,但再怎么也吸納不了這么多人。這些人全帶回去,先不說還要加派多少人手看管的問題。跑了倒還好了,若是不走,這么多人,會把我們涪陵郡吃垮的。
關索:別看我。赤奴兒,三叔我在南中待膩歪了。想留在你這里耍耍,暫時沒打算回南中。就算回南中,這么多人這么遠的帶回去,那得耗費多少錢糧?
(關儀:你丫是跑到我這里來躲情債的吧?)
黃崇:啥?你們?yōu)樯抖伎粗??嗯,全部帶回CD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這路途遙遠,還請?zhí)嘏沙鼍J押運——這成本可就高了。先說清楚,尚書臺可沒給我準備這份預算。
嘿!在這樣一個人口是稀缺資源的時代,居然沒人要俘虜?
這個問題若是發(fā)生在東吳,那確實會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大家都搶著要。都想全要。然后就會發(fā)生爭斗。
說起來,東吳自孫權正式稱帝建國開始就陷入了一個怪圈:曹魏入侵,那一定打得有聲有色。主動對曹魏進攻,一般都是有氣無力。江東世家大族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怎么保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要不就是怎么在東吳朝堂上爭奪更多的話語權——曹魏,那么強的敵人,別人不來打就好了,沒事去招惹人家干嘛。
但是江東世家大族也有主動出擊打得激情澎湃的時候。那就是征伐山越——因為,征伐山越,攻破了山越的寨子后,可以擄掠很多人口,可以把這些人口變成農奴,用來充實自己的莊園。所以東吳建國后,第二代、第三代將領,比如什么陸抗啊,施績啊,留平啊啥的,全都是在征伐山越的過程中練級成長起來的。
這就是蜀漢的悲哀。
東吳人口也少,但是人家身處長江中下游,到處都是適宜耕種的土地,缺的就是人。只要有人,再多的數(shù)量也接的下。所以江東士族最喜歡征討山越——抓人。在本土抓還不過癮,最遠的還跑到了臺灣去抓人。實際上,從東吳建國開始,其統(tǒng)治階級對人口的渴求就從來沒有減弱過。
而蜀漢不同,山地太多了。
相對而言,云南那邊的情況還好一點,山雖然多,但山勢比較平緩,土層也足夠厚,而且橫斷山區(qū)的山間盆地、湖泊眾多??梢砸郎叫拗萏锓N植水稻。而巴郡這邊就悲劇了,不管是涪陵郡還是巴東郡,抑或南邊的牂牁郡以及東吳的武陵郡。這邊的山勢極為陡峭近乎垂直,土層瘠薄不說,底下還全都是石灰?guī)r,蓄不住水。根本沒辦法開辟梯田。
(現(xiàn)在這些地方都是旅游勝地,比如張家界。)
相對于山越來說,為啥漢、吳兩國對武陵山脈里的五溪蠻很少主動攻伐擄掠人口,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里:可耕地太少,人抓來了都不知道怎樣安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