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復興殲滅戰(三)-《蜀漢的復興》
第(1/3)頁
“快快快!快點爬上來。竹筒來了,小心避讓!不要被插到了!”
炎興元年十二月十六日深夜。雖然太陽早已收工許久,但在無數火把,大型燭臺的照耀下,白水關東南側外的平地上,依然婉如白晝。無數的蜀漢南中軍團、羽林軍士兵正在拼命的工作。
說起來,蜀漢的兩支長途奔襲的部隊里,雖然單就路況而言。霍弋這一路要比關彝那一路輕松許多——人家鄧艾剛剛修過一次了嘛。但是就整體行軍難度而言,霍弋這一路的難度其實比關彝更難,更危險。
之所以這么說,那是因為江油也好,橋頭也罷,直到白水關之前,這些據點都是有少量魏軍駐守的。拿下這些據點沒有難度,但難就難在霍弋軍一路上都不能放跑任何一個魏軍,否則消息就會走漏。而一旦消息走漏,不管是霍弋軍還是關彝軍,其下場都是一個:被重兵伏擊,全軍覆沒。
幸運的是,霍弋率領的是南中兵團。這支極善翻山越嶺的部隊,或許戰陣紀律性較蜀漢其他軍團要差一些,但卻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山地步兵。
一路之上,霍弋的策略都是:小部隊前插,不走據點,而是從據點附近的山峰上直接攀爬越過,然后守住出口,截殺因受到主力部隊攻擊而倉皇出逃的魏軍。正是有了南中士兵這種特性,才讓霍弋軍一路有驚無險的來到了白水關下,也從側面保證了關彝軍的安全。
緊趕慢趕,霍弋的部隊于十二月十三日抵達白水關(新都奔襲第十五日),之后故技重施,順利的拿下了白水關。
如果說陽安關因為事關劍閣大營的糧道,其守將皇甫闿每隔幾天還有些事情做的話。那么白水關守將王買在這里枯坐了兩個月。大山里濕潤的氣候都讓他身上長了青苔!
但是從小就陪伴皇帝,導致性格極為追求完美的霍弋,面對白水關這樣毫無防備的關隘仍然使出了全力。這一次,白水關兩千守軍,一個都沒能逃出去。這就導致鐘會那邊,一直到了十六日清晨,陽安關的糧隊沒有準時出現,才開始警覺。
在拿下白水關之后,霍弋做的事情和在陽安關的關彝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加固關卡。
因為陽安關也好,白水關也罷。其主要功能是防備北方來的敵人,所以朝北的一面堅固得多。但現在情況翻轉過來了,他們要用這兩道關卡的南側來鎖住敵人,那么就必須對兩個關卡的南側進行加固。
用什么來加固呢?水泥!
是的,水泥!作為一個穿越者,尤其是深耕涪陵郡長達七年,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為今日做準備的穿越者。在涪陵郡遍地石灰巖的環境中,水泥早就被關彝生產出來了。只是因為蜀漢國力太弱,就和馬鐙一樣,他不敢把這些東西廣泛推廣罷了。
無數的大樹被砍倒了,熟悉樹木特性的南中人個個都是好木匠。他們飛快的把樹干打理成了一塊又一塊的大型木板——這就是木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