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北伐進行時(七)-《蜀漢的復興》
第(2/3)頁
“還是沒有看到胡奮的大軍么?”
“回稟大將軍,前方斥候已經前出到冀城以南二十里處,仍然沒有看到敵人大軍南下的跡象?!?
“嘿!這個胡玄沖,真是心如鐵石啊。罷了,命令工兵營全部后撤,準備搗毀水壩吧。”
“諾!”
其實,說胡奮心如鐵石還是冤枉他了。問題的關鍵在于,作為從未見過水泥的當代人,胡奮根本就不知道有了這個東西之后,姜維軍要阻斷一條寬度沒有超過一百米的河流,其施工時間可以省下大半!
“都散開了散開了!”在水壩施工現場指揮的,是關彝的學生李翔。這小子現在滿腦門的不痛快:說好的飛索架得好就升官呢?嗯,官是升了——工兵校尉。這算什么鬼?軍人不提刀殺人,天天修橋鋪路算軍人?說好的這次北伐帶我去關中找世家妹子呢?結果把我踢到隴西……
心里不停的碎碎念,但李翔的動作卻不慢。隨著他的指揮,河岸邊的幾百個工兵營士兵,用力的把巨大的絞盤不停的旋轉,原先擋在精河上的最大兩塊預制板上端的繩索漸漸收緊。終于把兩塊預制板拖離了原位。
緊接著,工兵營的幾個士兵灌下一碗姜湯后脫下衣服,猛的扎入水中。將絞盤上延伸出來的繩索掛在水下的又兩塊預制板頂端預設的鐵環上…….如此反復兩三次,整個水壩真正起阻擋作用的水泥預制板迅速的被全部移開。
在預制板的后面,是木條、泥漿組成的一層薄薄的水壩。沒有了堅硬的水泥預制板擋在前面,這層水壩完全無法抵擋高達數十米水位的幾百噸河水形成的巨大壓力,在眾人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這層水壩先是一個地方漏水,然后是多個地方漏水,最后,隨著一聲巨響,整個水壩完全坍塌。積蓄了許久的河水,帶著巨大的勢能,猶如一頭被關押許久終于可以肆意奔騰的巨龍,咆哮著朝著上邽城墻撞了過去!
這巨大的水流,在工兵營事先用水泥修筑的導引槽的引導下,以飛快的速度和極大的動能,狠狠的撞擊在了上邽城的西側城墻。其力量之足,在那么一瞬間,整個上邽城的西墻都輕微的搖晃了一下。在上邽城上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的段灼,一個不小心,居然摔倒在了城墻上。
“將軍小心!”
“將軍,我等現在不如一起殺出,好歹拿幾個蜀賊的腦袋墊背!”
“是啊,將軍,我等并不怕死,還請將軍帶我等沖殺出去!”
“哎~~~”看著手下在如此絕境中依然戰意盎然,段灼在欣慰的同時也覺得一陣慚愧:“諸位,不是我不帶你們沖出去的問題。而是現在我們想沖也沖不出去了。”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姜維對上邽的水攻,并不是單純的在精河上修筑水壩,然后用這開閘后巨大的水能沖擊城墻一下而已。
在水壩開閘之前,姜維已經命令隨軍的民夫齊齊動手,圍著上邽城墻構筑了一圈的低矮堤壩。
這圈堤壩很矮,防水性更是完全不可靠。但有了這圈堤壩的存在,精河水在被引導到上邽城墻附近后,在劇烈沖刷城墻的同時,并不會迅速的退走,而是在這圈堤壩里短暫的停留了下來。雖說由于堤壩質量的關系,每天都有大量的水從這里漏掉,但剩下的水量,仍然足夠把上邽城墻的地基泡個三五天。
這就夠了。
這個時代的城墻,都是夯土城墻。夯土城墻本身并不怎么怕水(不然一下雨就垮怎么行)。但這有個要求:整個墻體的被水面積要比較均勻,同時大量被水后(比如下雨),水要被迅速的引走。
現在,由于城墻周圍那低矮的堤壩存在,整個上邽城的城基全都被泡在了水里。不管這墻體當初修得多么緊密,在無物不潤的水分子面前,要不了三五天,整個城基都會變得松軟。同時,由于城基單方面被水,導致城基單方面膨脹,而上部的墻體卻依然干燥……
到了十月二十五日,也就是胡奮在冀城做下出兵決斷的時候。上邽城的西側城墻終于因為地基的松動而不堪重負,出現了部分的坍塌。
“差不多了,季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