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皇后的力量-《蜀漢的復興》
第(1/3)頁
蝗者,蟲族之皇也。這小東西之所以能被中華的先祖冠以此名,當然是因為他對于農耕民族的殺傷力在蟲族中屬于至強。
強在哪里?不挑食。管你什么水稻小麥牧草乃至野菜,只要蝗群一過,一切都化為烏有。讓受災地區的人類、牲畜沒有任何可以吃的東西。
東亞大陸這塊最適宜農耕的土地上,當然也是各種農業災害發生得最頻繁的。對于蝗蟲來說,中國全國各地都有。但要形成蝗災,一般都是在中國北方。
究其原因,根源還在于雨水。
蝗蟲一般喜歡在有一定水分,但又比較干燥,而且表面沒有植被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前一年的夏秋兩季雨水偏少,江河湖泊水位下降,岸邊形成大量的灘涂后。就會為蝗蟲的大量繁殖提供極好的環境。
如果運氣再差一點,頭一年的冬天沒有下雪或者雪水較少,導致土地里的蝗蟲卵絕大多數安然過冬。那么到了春天,大量的跳蝻就會從土層下面洶涌而出。
如果運氣還差一點,當年的春天雨水也較少,導致農作物的含水量較低的話。這對于跳蝻來說就是最好的食物。它們會迅速的完成變態生長,最后展翅一飛!遮天蓋地,數以億計的蝗群就此形成!
很遺憾,西元267年到268年關中地區的氣候,簡直就是給蝗蟲準備的。條條符合!
這玩意兒會飛,吃完一地就去下一地,所以根本無法限制受災范圍。此時的百姓、官員也不清楚蝗災發生的原因,更多的認為這是老天爺發怒,讓蝗神派出他的子民們對其進行懲罰。所以滅殺蝗蟲這個觀念在此時也是沒有的——再說了,蝗災一旦形成,就是想滅也難。
因此,蝗災出現,在這個時代,往往意味著一個地方的收成徹底歸零。
而在歷史的本位面上,史書上寫得很清楚,268—270年,關中地區連續三年大旱。所謂旱極必蝗,旱災之后往往伴隨蝗災。這直接導致了關中的異族大叛亂。
而在現在這個位面嘛……
司馬炎頹然而沒有形象的坐在皇宮大殿內的臺階上,頭埋在雙膝之上,雙手抱著腦袋,全身不停的抽搐,間或的,還能聽到一陣陣極為克制的微弱哭泣聲。
大朝會已經散了,現在大殿角落里的幾個宦官看到皇帝陛下這個樣子在心有戚戚焉的同時也忍不住全身發抖:待會陛下清醒了,發現我們看到了他這幅模樣,會不會要殺了我們滅口?
你說這些朝廷的大臣們怎么這么混賬呢?吳、蜀入寇,關中大災。國家都這么多事情了,你們怎么還盡給陛下添亂呢?
在剛才的大朝會上,針對關中地區爆發的蝗災。裴秀、賈充一黨,楊駿兄弟一黨。雙方又開撕了。裴、賈要求立即調撥糧食去關中賑災,以此穩定軍心民心。楊駿卻說現在國家庫存極少,如果抽調大量糧食進入關中,在秋收之前如果關東這邊也出了問題無法應對。
裴秀說你不去賑災總要解決問題吧。楊駿說簡單啊,現在司馬望手里的軍糧高達三百萬石,省著點吃足夠二十萬大軍吃到明年。讓他先拿一些出來賑濟不就好了么?說什么蝗蟲落入軍營吃掉大半軍糧,這話別人說我信,司馬望說的就不能信!他是什么人你們還不知道嗎?天曉得是不是又趁此機會貪墨了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