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決戰的序幕(四)-《蜀漢的復興》
第(3/3)頁
“呵呵,石大司馬要達成此愿,還需多多努力。”
“哼,使者也是伶牙俐齒。本官問你,今日一戰,貴軍傷亡如何?”
“陣亡兩百五十六人,傷四百七十人。失蹤二十一人。”
“嘶~~~子承休要說大話來蒙騙老夫。”
“呵呵,石大司馬,此乃羅襲的實話。信與不信,都是這么多。”
“哼!本官絕然不信。”
當然不能信了,真要信了的話,這仗簡直就沒法打了。
“子承是益州人?”
“呃,我羅家祖籍荊州襄陽。但我祖父那一輩就到了益州擔任廣漢太守,其時間比劉焉入蜀還要早。所以,我也算是益州人。”
“貴祖父莫非姓羅名蒙?”
“然也。”
“那令尊就是蜀中孔子門下的子貢,羅憲羅令則了?”
“呃,家父確實是羅令則。但譙門子貢的稱呼,只是個笑話。大司馬還是不要提了。”
說起來。羅憲是譙周的學生。譙周不是號稱蜀中孔子么?既然是孔子,那其名下的弟子也當然是七十二賢轉世了。比如,蜀漢現任巴西郡太守文立,就被比作顏回(道德第一)。而羅憲呢,則被比作子貢。
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也是孔子最大的贊助商。所以羅憲之所以能得到這個比喻,充分說明了羅家非常非常有錢。是益州的超級大戶,經常贊助譙周的各種學術活動。
因此,石苞的下一句話就是:“久聞關子豐在蜀中抑制世家,殘害忠良。羅家作為益州大姓,迫于時勢無法反抗也就罷了。怎么還會跟著他北伐呢?”
“哈哈哈哈~~~”羅襲聽到石苞的這句挑撥實在忍不住大笑了起來:“石大司馬,倘若是一位姓司馬的或者姓王的來跟我講這些也就罷了。大司馬跟我講這些是什么意思?如果說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的立場,那石大司馬不就是我家大司馬的天然盟友嗎?今日我們兩軍還在這里交什么戰呢?”
說完這句話,羅襲臉色一肅:“今日之漢雖在三國中國力最弱,然之所以仍未亡者。皆因我們這個國家,總有那么一群傻子,一代又一代的堅持著那個理想:興復漢室!羅襲雖然出身益州大族,但一樣以此理想為畢生之抱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