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戰后的余波(三)-《蜀漢的復興》
第(2/3)頁
新任的南中都督,是剛剛在那里取得了巨大聲望的王頎王孔碩。
羽林軍團暫時是在成都,但以后是要搬到長安去的。但即便如此,這么大一個益州,在成都平原這種膏腴之地留下一支機動兵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關彝思來想去,把它交給了牽弘。
毫無疑問,這兩位降將,在蜀漢內部毫無跟腳。除了緊緊的依附關彝之外,他們別無選擇。
之后是三州別駕。
陳壽擔任益州別駕,李密擔任雍州別駕。除了協助刺史管理當地民政之外,其主要的工作是繼續掌控住復興社在這兩個州的產業。
而涼州別駕,當然是陳袛之子,陳璨陳伯玉——如此,三州的實際政務,其實還是牢牢的掌控在復興社之手。
基本上,關彝通過隱忍(以他現在的功勞,他是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出任丞相并且封公的),放棄虛名等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實現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嗯,以上就是朝廷對封賞和各地官員最新的安排,高尚書可有異議?”
我能有什么異議啊?我就是一個來聽結果的。總算你們還尊重人,知道事先讓我們曉得這些分配。不要直接在大朝會上宣布出來,那是多么的打臉啊。
“呵呵。”看著面部表情極為尷尬的高逢,劉諶微微一笑:“好讓高尚書知曉,朝廷現在新增兩州十七郡,加上益州原有的二十二郡。這里面有許多太守的位置都需要動一動。這三十九郡中,有五郡太守,需要交給以高尚書為主的諸位朝官。還請高尚書不要推辭。”
原來我殘存的東州派,就只有這點價值了啊。不過,也算不錯了。
“多謝殿下,臣豈敢推辭。請殿下放心,臣不管被分到哪個郡,都一定在那里為大漢做好牧守一方的本職。同時,臣回去之后,也會知會雷家、張家等家主,在朝堂之上,決然配合殿下和諸位上官的決定。”
“呵呵呵,如此,孤就多謝高尚書了。”
……
西元268年,九月五日,成都皇宮,大朝會。
“陛下,自先帝肇建基業四十八載以來,我大漢十數次北伐,至此終于拿下雍涼。漢室之復興,已見曙光矣。臣等謹為陛下賀!”
“我等為陛下賀!”
“呵呵呵,諸位愛卿免禮,同賀,同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