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 關中的復蘇(七)-《蜀漢的復興》
第(2/3)頁
“哦,原來大司馬是要抬舉這一家子啊。善,如此北宮雄當會徹底對我大漢歸心。此事末將立刻就去辦。”
“嗯,去吧。辛苦次騫了。”
目送著文鴦遠去后,剛才坐在旁邊一言不發的趙毅站起身來:“兄長,毅的長子今年也快四歲了…….”
哎,我TM……你們不要這樣好不好?這么搞下去,我們復興社豈不是又成了彼此盤根錯節的新門閥?
“國威啊,你兒子年齡太小了,先把蒙學上了再說吧。嗯,為兄的次子關輝,明年五歲,待得長安的蒙學建立起來后就要進學。到時候就讓他們一起吧。”
“多謝兄長。”
哎,真的很無奈啊。不行,這樣下去心情不好,得換個話題。
“子連啊,現在征兵的事情進行得如何?”
“非常順利。征兵令發出后,雍州東五郡(不含隴西)就有五萬多人應征,而且兵源素質極高,基本上來了之后稍稍訓練一下就可以拉上戰場。有鑒于此,末將已經給隴西五郡的太守發出命令,只給他們五千人的名額,剩下的兩萬五千人,全部在雍州東五郡征齊。”
“善,休然公,你那邊呢?”
“啟稟大司馬,疏浚溝渠,以工代賑的命令發下去之后。關中百姓踴躍應征。截止到今日,老夫收到下面各郡縣的報告,說是有二十余萬百姓要求參加溝渠疏浚。”
“善,改之,命令成都那邊再運點錢過來。我要趁著這個機會,把晉國的五銖從關中地面給驅逐出去!”
“喏,屬下稍候就去辦理此事。”
“嗯,還有一件事,行宗已經從成都啟程了吧?”
“屬下今天上午接到的消息,行宗已經于十天前從成都出發,向建業方向去了。只是大司馬,您這次的方略,其實國內還是有不少人心存疑慮的。”
“呵呵,怎么,他們以為我主動向孫皓那廝送上新稻種和土豆苗是在資敵?”
“這個倒也不至于。畢竟誰都知道,一旦新稻和土豆在大漢全境全部鋪開。良種外流是絕對難以避免的。”
“就是嘛,與其到時候東吳的典校偷偷盜取良種回國。不如我們現在就大大方方的給他們的送去。在重申盟約的同時,也趁此機會找孫皓要點糧食回來。哎,本官現在對糧食是極度的渴求啊!”
“這個不光大司馬急,我大漢上下的官員都急。所以行宗出發之前就發出豪言,孫皓若不給他兩百萬石糧食,他就把帶去的新稻種和土豆苗全給生吞了!”
“呵呵呵,諸位。其實呢,這新稻種也好,土豆苗也罷。對于東吳來說,其用處真的比不上我們大漢。畢竟,人家那地方好啊,到處都是良田湖泊。東吳的問題不是糧食產量不足的問題,而是人力不足導致大量的灘涂沼澤無法開發成良田。所以,就算我們送去新稻和土豆,只要東吳國內的國策不改變,國家掌控的人口不增長,他們是不能從新稻種、土豆苗上面得到什么好處的。相反,東吳的那些蠹蟲在拿到新稻種和土豆苗后,會對人口的渴望更大,侵吞起國家人口來會更加的不擇手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