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河套征伐戰(四)-《蜀漢的復興》
第(3/3)頁
可是,不光皇甫寧的眼睛是紅的,現在大帳內坐著的所有異族首領們,這會兒眼睛都是血紅的呢。
“咳咳。諸位上官,諸位首領。下面通報一下這次作戰的繳獲。首先的牲畜,共計牛十三萬三千頭,馬十七萬五千匹,羊一百二十五萬八千只。因為人手實在有限,牲畜數量又太多,所以千以下的數字,下官就沒有去深究了。”
“然后是人,下官親自審問了乞伏佑鄰等該部首領,呵呵,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這個部族到底有多少人。但是戰前,應該是不少于二十五萬的。這次我們清點出來的,大約十八萬五千余人。其中,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一萬四千余人,十歲以下的小孩兩萬七千余人。剩下的青壯中,女子十二萬三千余人,男子兩萬一千余人。另外,下官也已經查明,在我們來此之前,乞伏部就已經分出一萬人向北遷移了。帶走了大約六七萬牲畜。還有,到底整個營區太大,雖說各路首領分開追擊,但難免有少量走脫的。總之一番折算下來,此次的斬首不少于五萬人。”
“接下來是其他物資,計有糧食二十萬石,各種金銀器皿以及銅錢等折算下來大約值五銖三百萬錢。以上,就是本次作戰的總體收益。”
“支出方面,我聯軍共計陣亡九千七百余人,戰馬損失近萬匹。其中漢軍陣亡三千余人(比實際數字翻了幾倍),戰馬死亡、受傷無法使用的有兩千三百余匹。另外,由于聯軍一路行來的所有后勤物資都是我漢軍提供,目前二十萬石糧食,已經消耗了一半。下官匯報完畢。請平北將軍示下。”
“善!仲深辛苦了。諸位,接下來咱們就來分東西吧。”
文鴦這話一出口,整個大帳內都響起了粗細不一的深呼吸。
“首先要分的是地盤。河套三套,我大漢只要一套,剩下的兩套,給你們放牧。”
“敢問文將軍,大漢要哪一套?剩下兩套上草場的分配又是如何?”
“本將此次出征前我家大司馬已經明確指示,我大漢要前套(土默川平原,包頭、呼和浩特以及黃河對岸的鄂爾多斯)。后套和西套都給你們。”
所謂后套,就是巴彥淖爾,那里是中國西北最好的牧場。但是對于擅長農耕種植的漢人來說,這塊地方雖然好,在這個時代拿來耕種卻是有些浪費了:沒有抗寒的水稻稻種,只能種植春小麥。加上距離長安又太遠,來回運輸啥的折騰下來,收益未必比得上放牧。
而西套,則是銀川平原。這個地方的好自然不用多說。但是這塊地方由于受賀蘭山的庇護,冬季的氣溫很多時候也在零度以上。所以這里是這個時代,各個游牧部落最中意的越冬之地。所以關彝也不準備現在就把這里給收進來——他還巴望著這么多異族為了爭奪冬季草場大打出手呢。
所以,暫時拿到后套就可以了。有了這里,就是在游牧區嵌入了一顆釘子。
“接下來,是前套和西套兩塊地方草場的分配。本將的意思,前套春夏放牧,西套用來過冬。所以,這兩塊地方,本將都將其分成了十七個小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