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蜀漢的復興》
第(1/3)頁
“咚咚咚~~~嘿!咚咚咚~~~嚯!”
巳時三刻,方圓不下一千頃的北校場上,一萬中軍已經齊出。在校場內按照馬、步、弓等軍種,擺開了整齊的隊形。
“臣杜預,拜見陛下、太子殿下!”
“杜卿免禮。”
這邊杜預拜完了皇帝、太子。那邊太子也趕緊躬身:“學生拜見老師。”
“殿下請起。”
雙方見禮已畢,司馬炎在點將臺上居高臨下俯瞰了一陣下面隊列分明、紋絲不動的萬余士兵后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短短兩個多個月,這些新招的士兵已經有些樣子了。杜卿辛苦。”
“臣愧不敢當。若不是陛下縱橫捭闔,使得東吳與我國結盟。從而能夠抽調大量荊、揚老兵進入洛陽。這些新兵短時間內還是不值一提的。”
“哪里,都是杜卿訓練有功。”
說起來,在經歷了關中的慘敗后,晉國的野戰軍團在最近幾個月能夠迅速重建并恢復建制,杜預確實功不可沒。
現在的晉國,其野戰兵團的規模極大的縮小了。根據裴秀、賈充、杜預等人的周密計算,結合國家現有的財力、人力等,晉國常備軍被控制在了二十萬左右。
這二十萬里,荊州軍、揚州軍都被縮減到了三萬。幽冀軍團一萬,并州軍團兩萬,潼關一萬。洛陽中軍重新恢復到了十萬。
在這里有些特殊的是,根據杜預、羊祜的建議,晉國在青州、徐州、兗州、豫州這些純粹的內地州內,再次組織部分農民進行屯田:這次的屯田就不像以前曹操那樣近乎于實行余糧收集制的屯田了。政府從農民手里拿走的比其他自耕農還要相對少一些,而且屯田期間政府還提供各種保護以及疏浚水利工程等。但是既然享受了如此多的好處,當然就要付出代價:農閑時節要軍訓,戰時就補充各地戰兵,其實說白了就是預備役。
這個政策已經在尚書臺得到通過,并且責成相關州郡的官員開始落實。但要真正見到成效,估計還得三五年之后。按照杜預的計劃,這一部分預備役,短期起碼要達到五萬以上才算合格,若是時間再長一點,比如十年以上的話,那就至少能夠達到十萬以上。
除此之外,晉國那么多親王、郡王、縣王,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軍隊。這些軍隊的數量合在一起應該不下五萬。但是質量就參差不齊了:有野心或者說憂國憂民的藩王把自己王國軍隊的每一個士兵都當成軍官來培養。混吃等死的藩王則是把自己的士兵養成了乞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