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蜀漢的復興》


    第(1/3)頁

    馬鐙這個東西,貴在思路。真要說技術含量,其實極低,非常利于模仿。

    在歷史的本位面上,十六國時期馬鐙出現(xiàn)后,不到一百年,歐洲就出現(xiàn)了馬鐙。所以,對這個東西搞技術保密那就是妄想——有本事你的騎兵不用馬鐙出去打仗。既然如此,還不如趁著它沒有徹底流傳開的時候,爽快的拿出來做人情呢。

    這不,良馬馬種不就到手了么。

    此時波斯的戰(zhàn)馬,其馬種主要分為兩種。一種來自中亞地區(qū),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阿克哈塔克馬。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并不大,那是因為其肌肉極為結實,顯得很干瘦。其實它是很高大的,肩高平均差不多155~157cm(蒙古馬一般是120~135cm)。其耐力極強,力氣大。既可以用來做重騎兵坐騎,也可以和本地馬匹雜交后做挽馬。

    還有一種來自兩河流域之西南的沙漠地區(qū)。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阿拉伯馬。此馬肩高大約142~153cm,高智商,高速度,是極佳的輕騎兵坐騎。

    非止如此,由于遺傳基因的強大和穩(wěn)定。阿拉伯馬是后世世界各國用來保持馬種穩(wěn)定的調節(jié)器。沒有阿拉伯馬的加入,就算大漢一時半會兒得到了諸如汗血寶馬這樣的馬種,要不了多久也會退化。

    再說了,現(xiàn)在的大宛國已經(jīng)不存在了。在今天土庫曼斯坦的地界上,當然有游牧民族在放牧,也有野生的汗血馬。可是這些游牧民族可以像國家那樣彼此之間打交道嗎?可以一次性提供數(shù)千匹種馬嗎?

    可以想象,若是幾年后,第一批大漢本土培育的大馬成年,大漢的騎兵們騎著這樣的高頭大馬進入華北平原。居高臨下的俯視晉國騎兵的時候,那場面,嘖嘖嘖…….

    “多謝沙中沙陛下,如此,外臣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了大半。為了表示對您的慷慨表示最高的敬意。我家大司馬還有禮物送上。”

    “哦?”

    “尊貴的沙中沙,這是我大漢出產(chǎn)的新紙,此物用來做書寫的載體。方便,輕捷,廉價。而且可以保存很久。”

    好吧,這個時代的波斯,其文字的載體還是羊皮紙。其成本顯得有些昂貴。如此昂貴的文字載體,是極不利于知識的傳播的。而當知識被固定在一個很狹窄的圈子掌控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發(fā)展,很快就會遇到瓶頸。

    作為杰出的帝王,沙普爾非常清楚當他和他的后人不得不把所有的官吏選拔固定在貴族階層會發(fā)生什么。所以,當他了解到一張白紙的生產(chǎn)成本連十分之一個銅板都不到的時候,徹底的震撼了。

    “尊敬的李,這種,這種新紙的生產(chǎn)技術,可否轉讓給我國?我愿意用一萬匹戰(zhàn)馬來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