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戰后的清閑-《史上最強君王》
第(1/3)頁
大唐、大魏和大清這一場大戰總人數超過了五十萬,李靖親率十萬從北路進發,此一路匯集著大清的主力部隊,十座大營全部是努爾哈赤的子侄兄弟,先鋒部隊由大清第一猛將多鐸統領。
這位多鐸本身武力也到了罡氣境界,不過對上李靖就差了一些,雙方一場大戰,多鐸與李靖大戰十幾個回合就被打成重傷,落荒而逃,大唐軍隊趁勝追擊,連闖五座大營,殺敵四萬,雖然自己也損失了兩萬,可士氣已起,銳不可當。
大清再次調集七萬主力在遼西郡外三百里之處與大唐決戰,一戰下來大清折損十二名將軍,五萬大軍被消滅,大唐方面損失三萬大軍,此時大清方面已有近十萬大軍被消滅,北方戰線完全失守,僅剩的三萬軍隊只能退縮到遼西郡的衛城朝陽關內堅守,一旦朝陽關被敵人攻占,遼西郡便完全暴露在敵人的打擊之下。
南線方面,呂布被多爾袞抓住,在兩軍陣前被斬首祭旗,大清軍隊士氣高漲,多爾袞也的確是員猛將,帶領七萬大軍對陣大魏的十五萬軍隊,大魏軍隊雖然優勢明顯,但沒有如李靖那樣的猛將坐鎮,戰果顯然要比北方一線差上一些,雙方二十天內連戰七場,多爾袞邊戰邊退,最后僅剩下兩萬士兵,而大魏也損失了六萬,若以傷亡人數來說,多爾袞還稍勝一籌,可惜敵眾我寡,到最后也只能在退縮到遼西郡內防御。
作為大清國都遼西郡,防御自然是堅固,此時已經到了大清生死存亡之際,努爾哈赤再次征調北方幾大部落十五萬大軍前來,大唐和大魏也各增兵十萬。
戰爭打到現在,大魏和大唐共征調五十萬大軍,大清方面也出動超過三十萬的軍隊,三方諸侯共八十萬大軍,這種規模的戰爭已經是百年內沒有出現過的了,算是傾盡了國力。
縱然大清士兵一個個奮不顧身,但人數上的劣勢還是無法彌補,在堅持了十天之后,遼西郡終于被唐魏聯軍攻破,其實大清方面并沒有死守,努爾哈赤也知道,守也守不住,倒不如退回那茂密的森林之中以圖東山再起。
就這樣,大清在其建國十一年后,國都失陷,十幾萬清兵向北方的原始叢林撤退,行進千里后再次回到了他們發家的地方。
這一路走來,原本已經體弱多病的清王努爾哈赤氣火攻心一命嗚呼,皇太極受詔書成為清王,但多爾袞在正藍、鑲藍和正白旗的支持下反對對方繼位,雖然最后在多個部落長老的勸說下多爾袞并沒有真正和自己的哥哥爭奪王位,但他還掌握重兵獨立于皇太極,兄弟二人內訌已起,除非是有一方死掉才肯罷休。
大魏和大唐占領遼西郡后又向西追擊五百里,直打到了龍江河畔,此時大清大半的國土已經被兩方占據,方圓數萬里的地域已經夠他們兩方分的了。
雙方按照之前的協定,大魏占據六成土地,大唐占據四成土地,一夜之間他們的國土就足足擴大一倍有余,更多的土地意味著有更多的糧食,更多的資源,還有更多的子民,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他們的戰爭潛力,只要給他們一兩年的時間,大唐和大魏就能完全消化這些資源,讓自己更加的強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