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什么說這道題是一個陷阱呢? 題目中明確的提到了《史記》和《阿房宮賦》兩篇文章中都提到了阿房宮被項羽燒毀了,兩個作者,一個是司馬遷,一個是杜牧,都是名家,在學生看來,這兩個人自然是不會撒謊的。 可事實上項羽有沒有燒掉阿房宮呢?現(xiàn)代的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沒有的,在考古發(fā)掘中,確實是找到了將近六十萬平方的阿房宮遺址,但在遺址上面根本就找不到焚燒過的痕跡。 《史記》中記載的燒毀秦朝宮室也沒有明確的指出是阿房宮,根據(jù)考古確認,《史記》中提到的“宮室”,是被火燒過的秦都咸陽宮和其他秦朝宮室,而不是地處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宮,是后人的誤讀,以訛傳訛的說成了是阿房宮。 阿房宮被大火燒毀,也只是從唐朝著名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看出的,今天的人們也多以阿房宮賦為依據(jù),有人認為杜牧是個文學家,他虛構出項羽火燒阿房宮的時間是為了達到借古諷今的目的,畢竟誰也沒能親眼見過項羽到底有沒有下令燒毀阿房宮。 況且最近的考古證據(jù)驗明,被稱為“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實際上在秦朝滅亡的時候都沒有正式建成,當然被燒毀也是有待考證了。 這道題在回答的時候就應該從兩個方面回答,首先是對是否真正的燒毀了阿房宮做出一個自我的考證研究,然后才是就阿房宮燒毀的事情對后世影響的分析,其中的多半還是對歷史佐證的考究分析,如果單單是從項羽燒毀阿房宮時的心理活動上寫,肯定是一分兩分或者是鴨蛋分數(shù),這就全憑閱卷老師的心情了。 也就是靠著這樣的題目才能真正的挑選出那最好的一部分學生。 史永鑒在看到標準答案參考的時候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跟辦公室的幾個老師溝通了一下,覺得應該不會有學生能料想得到這個層面的問題,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都死學課本中的內容而不懂得變通,為了一分兩分的成績熬夜苦學,年紀輕輕的就看上去比老師年齡還大,哪還能抽出時間研究歷史。 試卷發(fā)到手中的時候,幾個歷史老師趕緊挑出了自己代課班級中歷史成績最好的幾個學生,對著標準答案端詳一番,然后就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道題明顯就是超綱了的題目,學生做不出來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