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端午將至(求收藏推薦)-《山水小農民》
第(1/3)頁
悲劇了,現在都沒收到站短推薦位,難道下周韌貓要果奔?這才是新書期啊?難道開新書的大嬸太多,蚊子腿推薦位都沒了?
吃過晚飯
張峰就向后山走去,彎彎曲曲的山路崎嶇不平,但張峰依舊健步如飛,如履平地速度飛快。
很快張峰就來到了自家果園里,毫不停留徑直朝昨天布陷阱的地方趕去。
“呵呵,運氣不錯,居然真的有收獲。”張峰剛到布陷阱的地方,只見一只毛色艷麗的野雞被關在了籠子里,顯然是一只公雞。
大家都知道公雞的羽毛比母雞的艷麗,這也是區分公雞與母雞的方法之一,但大家可能會不太清楚為何公雞的羽毛更鮮艷?難道公雞更愛美?
其實公雞的羽毛之所以更鮮艷,是為了吸引母雞的注意,從而獲得母雞的青睞,就像我們熟悉的孔雀開屏一樣,都是為了獲得與異性接觸的機會。
張峰沒有立馬將野雞抓出來,因為張峰還要到青龍山上去采些艾蒿,據大山叔說就在山神廟邊上。
于是張峰只能將野雞暫時放在這里,這兒偏僻異常人跡罕至,也不虞被人發現。
隨后,張峰繼續向山里走去,當離開大路,進入山林之后,張峰徹底放開了速度,一步邁出就是數米,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仿佛修煉了輕功的武林高手,身影快速的在山林中穿梭,張峰快速進發,不過一盞茶功夫就來到了目的地,青龍山的山頂,原來山神廟的遺址。
一來到山頂,看著眼前的山神廟,張峰就無比親切,想著小時候的放牛娃,經常到這里來放牛,一起與小伙伴們過家家、捉迷藏,你追我打嬉笑打鬧好不熱鬧。
如此種種仿佛就發生在昨天,可惜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青山依舊在,故人不再來,時間一旦逝去,就如打邦河水袞袞東流,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很快,張峰就找到了一片艾蒿,郁郁蔥蔥的的挺立在高山之上,張峰拔了五六株就停了下來。
過端午節將艾蒿掛在家門口,是南方常見的習俗,只要象征性的掛上一兩根就行,據說這樣就能夠驅蟲辟邪,保護一家人平平安安。
沿著山頂轉了一圈,張峰突然在破廟的后院發現了幾株老茶樹,張峰推測可能是以前廟里的守廟人栽種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