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珍貴的黔寶-《山水小農民》
第(3/3)頁
大家都知道晚清時期,滇黔邊境經濟還十分落后,民間商品交易以鹽、布匹為主,運輸則人背、馬馱,交易用銀多為碎銀或銀錠。
因離粵省較近,十九世紀末以來國外銀幣紛紛流入,因為使用方便,使國內市場收到了很大沖擊。
于是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的時候,兩粵總督張之洞奏請朝廷自制銀元,獲準后在英國定購機器,率先鑄造銀元,中國機制幣從此登場,改變了幾千年以來人工鑄錢的傳統做法。
光緒九年也就是1883兩,滇黔總督岑毓英為改變滇黔地區經濟落后的現狀,著手推行便于流通的銀幣試鑄了一種“黔寶“的銀幣,可惜岑因長期行軍作戰,疾病纏身于1889年6月病歿于滇黔總督任上,所以推行“黔寶“振興黔省經濟的事,從此沒了下文。
所以黔寶并沒有大規模鑄造,留存于世的樣品不多,至今僅有幾枚現世,有一枚就保存在魔都博物館內;
物以稀為貴,自從黔寶自從一現世,就受到了眾多收藏家的追捧,很多錢幣收藏愛好者求之而不得,可想而知黔寶的珍貴;
張峰記得十多年前,也就是06年的時候,首都一拍賣行就拍賣了一枚光緒十六年的黔寶,最后以驚人的兩百多萬成交,那可是兩百多萬啊,對此時的張峰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數字,而且到了現在,收藏價肯定更高,即使上千萬也不是不可能。
“哈哈哈,發了這回徹底發了”張峰內心無比的狂喜,沒想到這些銀元中居然然會有這么珍貴的銀幣,也不知道山神廟的道士拿來的這枚銀幣,還與這些普通的銀幣混在一起,真是暴殄天物,目不識珠。
整整忙碌了一晚上,張峰終于將零散的一千多塊銀幣分揀完畢,其中最珍貴的就是那枚黔寶,
之后張峰又收獲了一枚袁大頭的開國紀念幣,現在市場價十幾萬,雖然沒能發現更多珍惜的銀幣,但張峰已經十分滿足,光是那枚黔寶就令張峰心滿意足,無比滿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