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艾草的傳說(1/2)-《山水小農民》
第(1/3)頁
隨著端午節即將到來
村里節日的氣氛也越來越濃烈。
第二天一大早,張峰和依依帶著爺爺奶奶就向后山慢慢悠悠的走去。
大家準備到山上采摘一些艾草,因為端午節在大門口掛艾草是一種約定成俗的傳統,這樣的習俗不知已經流傳了多少年。
“爺爺,大家過端午節為什么要掛艾草啊?”路上,依依好奇的向爺爺問道。
“呵呵,端午節掛艾草的說道可就多了…………”老爺子笑了笑就開始慢慢道來,給年輕人們科普端午節的各種知識。
懸掛艾蒿不僅又擁有祈求平安吉祥的意思,傳說中還能驅鬼辟邪。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一些地區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端午節除了在門口掛艾草外,還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等等。
一般大家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蒲草,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