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呵呵,是艾草的葉子也可以做不少的美食呢!”幾人一邊向山上走去,老爺子一邊笑著說道, “它可以做青團是吧??”張峰想起前不久剛看的一個綜藝節目,上面就有人做過。 “咦,小峰居然也知道?”老爺子非常詫異,因為在本地用艾草做吃的幾乎沒有。 “我也是在電視上看到的。”張峰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要是在以前,張峰還真的一點兒也不知道。 “呵呵,不錯,艾草不僅可以做各種青團,還可以和糯米面做成糯米青糍,清明果……等等。”老爺子笑著點點頭道。 “清明果??爺爺清明果是什么東西呀??”依依好奇的望著爺爺問道。 清明果是通過采集田間的艾蒿清洗搗爛擠壓取汁,同晾干的水磨糯米粉、大米粉拌勻揉和成皮,然后包餡制作的米粉類軟式點心。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 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并未善罷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后,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 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那清明果和糯米青糍不是差不多么??”聽完爺爺說的故事后,依依再次問道。 “呵呵,是差不多,它們用的材料都一樣,只是叫法和形狀等等不一樣而已。”老爺子笑著說道。 對于他老人家來說,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大廚,要是對各地的風味小吃都不了解,那怎么可能。 因此以前老爺子每年都會專門抽一兩個月,到各個美食聚集地體驗,和當地的大廚們交流美食經驗。 無論生意都么的忙,老爺子的交流一直都沒斷過,這也是老爺子的廚藝能達到如此高超的原因。 不過自從退休后,老爺子就再也沒有外出過,只是偶爾通過電話,和外地的朋友交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