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啊炳(1893—1950),真名華彥鈞,民間盲藝人,江蘇無錫人。 1893年8月17日,出生在無錫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父親華清和(號雪梅)為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當家道士。阿炳一生受盡苦難,母親秦氏在他出生后一年多就去世了;20歲時,父親患病去世;21歲時,患了眼病;35歲時,雙目失明;1950年12月4日去世,葬于無錫西郊山腳下“一和山房”墓地。 由于社會動亂、生活困窘,他大半生都是流落街頭,以賣藝為生,飽受人間辛酸苦辣,創作《二泉映月》時他已經雙目失明。 這首樂曲,表現了一個經歷舊中國生活坎坷與磨難的流浪藝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強不屈。全曲婉轉流暢、跌宕起伏,是一首變奏曲式的曲子。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訴、如悲如怒,時而委婉低回、時而激越高亢,不僅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憤懣和哀痛,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不得不說,生活就是一塊磨刀石,許多在歷史上有大成就的人,幾乎都經歷過社會動亂,顛沛流離。 比如古代的大詩人,大文豪,不是懷才不遇,就是遭遇貶謫,郁郁不得志,才能更深刻的認識到生活的本質,創作出流傳千古的佳作。 “走老婆子,咱們去看看,二大爺在哪兒拉二胡呢!”聽了一會兒,老爺子終于忍不住,想要去看看熱鬧。 “爺爺奶奶,我們也要去。” 依依連忙拉著張峰的手臂,跟著爺爺奶奶循著二胡聲,向村口走去。 當大家來到村口的小廣場 此時廣場上熱鬧非常,大家三三兩兩的圍坐在一起,聊天聊得火熱。 剩下得人,幾乎都圍在了二大爺身邊,聽著二大爺拉二胡,還有不少留在村里的游客,拿著手機,咔咔的拍照留念。 “嘻嘻,沒想到二大爺還有這么多粉絲呢!”看到這么多人在這里圍觀二大爺,依依嘻嘻的笑了起來。 “呵呵,你看看毛丫小石頭他們都聽得好認真!” 張峰點點頭,然后指著人群中的幾個小屁孩笑著說道。 依依看到后也樂了,看小屁孩們那認真的模樣,真的非常有趣。 一曲演奏結算,圍觀的人群頓時高聲的喝彩! “好,二大爺拉的真好!” “好!二大爺再來一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