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本地黃牛肉(1/2)-《山水小農民》
第(3/3)頁
不過在聽了張峰的解釋后,老爺子搖搖頭,沒在說什么,畢竟眾意難違,自己吃肉也要給別人喝點湯不是?
“依依,幫我把咱家大盆拿出來!”
“知道了爺爺!”不一會兒依依就把家里的大盆拿了出來。
“小峰小義,你們倆把牛肉切成四五斤的小塊,待會兒好腌制?!?
老爺子一邊向大家發號司令,一邊準備各種香料,花椒、八角、桂皮、食鹽,辣椒等等,二十多種香料。
“呵呵,這個牛肉好,不愧是放養的黃牛肉,這樣的后腿肉做成牛干巴味道最好”老爺子一邊腌制牛肉,一邊笑著向大家介紹。
牛干巴,一般都是在冬季制作,
選取肥壯肉牛的后腿等部位的優質牛肉,輔以適量食鹽、花椒等調料,采用搓揉、腌漬、晾曬、風干、等工藝,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牛肉食品。
青山的冬天一般不下雪,但也比較冷,在寒冷中加工出來的牛干巴最好,其它季節氣溫高,加工出來的牛干巴容易變質。
將切好的牛肉放入大盆,灑上適量食鹽和花椒粉,仔細搓揉,使食鹽、花椒等均勻滲透進入牛肉。
接著,將搓揉好的牛肉放入土陶大缸,置于陰涼處,密封腌制約10—15天。腌制完成后,即打開晾曬。
選擇晴天,取出腌好的牛肉,在其一端用尖刀穿孔,穿細繩入孔、結環,套在鐵鉤上。
然后,將穿好的牛肉鐵鉤掛在房頂上或院場內,九曬九露,歷時約一月,即成為牛干巴。這樣的牛干巴,肉軟質韌,經年保存而品質不變,最重要的是味道夠好。
“好了,只要放在缸子里腌制十來天,就可以晾曬了!”
腌制完五十斤牛肉,老爺子也有些累了,但卻非常的高興,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張峰看完整個過程,已經完全學會,準備明天再去買幾十斤,自己學著做一些試試。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