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八七章 此子,大才!-《山溝書畫家》


    第(1/3)頁

    顏真卿書《祭侄文稿》,那是子侄新喪,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哀悼之痛。

    王羲之書《蘭亭集序》,那是喝酒賦詩,興致正濃之時的意氣風發。

    其后,張旭的《肚痛貼》、懷素的《苦筍貼》,那都是如同日常記敘一般的寥寥幾字,或許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隨手寫的十幾二十字,會成為一代名帖,這就是書法的魅力,妙手偶得!

    鐘岳寫下的這二十字,加上落款,一共二十二字,甚至于落款都不想寫什么年號、年齡。如今的落款,多者可達幾十字,而鐘岳的這個落款,就是簡簡單單的“鐘岳”二字,甚至于說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行楷了,介乎行草之間。

    行書,本來就沒有很嚴格的劃分,細分為行楷和行草,那也是廣義上對于字跡潦草與否的分發,本身行書就沒有這樣的區別,一幅作品內,可以有偏向草書的行書字體,也可以有偏向楷書的端正筆法,全憑筆者當時的心情而已。

    鐘岳寫的這二十個字,僅僅是占了很小的一個篇幅,仿佛這并非是為了創作而創作出來的,就像是一個有事要離去,隨手寫下的便簽,告知他人,自己去干嘛了,所以寫到最后,筆意之上,居然可以看到一絲倉促的潦草。

    潦草并不就是說不好,形散而筆法凝,這才是書法。

    主持華東賽區的大抵是西嶺印社以及幾省書協的德高望重之人。南方的書法氛圍,在明清之時,吳門小楷、云間書派、華亭書派,天下能書善畫之人,江南十之占七!

    即便是在近代,嶺南書派、西嶺書派,那都是南派巨擘,南學和北學相互促進的齊頭并進之勢。

    然而現在,相較環境和人才,書法在南方遠遠不如北方來得活躍,這也成為了這些西嶺書派之人的心頭之痛。

    大勢已去,非常人可挽天傾!

    穿著破布鞋,一身藏藍色中山裝的老頭,年紀已逾古稀,拿著筆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趙老,您在這里干什么呢?”

    老頭姓趙,趙永勝。西嶺印社上一任社長,如今的名譽社長。在國內書壇享有一定名譽,一些書法圈內人士,更是尊稱為“南趙北蔣”。

    南趙,就是趙永勝,至于北蔣,則是當初云徽電話聯系的那位碑學大師,對于漆書也有很深厚的見解。

    趙永勝沒有回答身后人的話,而是繼續在思索著這幅作品。這幅寫在斗方上的作品,看上去更像是寫書之人隨意留下的墨寶。

    斗方,是書畫中的常見樣式,通常都是四尺大宣對裁成兩份,二尺長二尺寬的正方形尺幅,稱之為大斗方;再將大斗方裁成一尺見方的正方形,稱之為小品斗方,也就是趙永勝眼前這幅作品的樣式。

    趙永勝眉頭擰在了一起,看到這幅作品的時候,他就沒有挪開過目光。

    “聞說紹興黃酒好。”

    七字成一列,字體清秀,看得出此人的功底非常扎實,尤其是力透紙背,定是筆法了得之人。

    “趙老師!”

    趙永勝被打斷了思緒,回過頭有些小情緒地說道:“干什么?”

    看到向來平易近人的趙永勝語氣里帶著些不厭煩,便有些結巴地說道:“哦,作品少了一張,是不是……”

    “等等。”趙永勝回過頭。

    那人瞄了一眼,有些驚訝地看著趙永勝居然在提筆臨摹這幅學生作品!

    鐘岳的行書用筆,師承瑯琊王氏,加上對于書圣王羲之真跡玉簡的臨摹,如今行筆都是猶如鬼神之觸。

    “這寫的是什么玩意兒?”那人看了眼內容,“不倫不類的,打油詩嗎,還是駢文?”

    趙永勝筆頓在紙上,忽然回頭怒喝道:“閉嘴!”

    那人被嚇了一跳,這是什么意思?不僅是他被嚇了一跳,后邊的不少在整理參賽作品的人都被嚇了一跳,紛紛走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