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三章 你們真的懂嗎?!-《山溝書畫家》
第(1/3)頁
并非是鐘岳的畫沒有一段青澀期,而是之前鐘岳的那些國畫作品,大抵都淹沒在了書法的光輝之下,亦或是沒有曝光。
唯一能夠算得上曝光度比較高的,也就是蹭了周清雨的粉絲熱度,那幅專輯封面《青春》,不過這種并非是純粹藝術角度的熱度,很快就會隨著娛樂圈日新月異的娛樂新聞而消散。
然而,真正見證過鐘岳國畫上快速成長的曹丹青,則十分明確,這段青澀時期,對于一個畫師來說,是多么艱辛的一段路程,甚至于有些畫作,都是絕不示人的。
所以但凡鐘岳寄給他的那些作品,曹丹青除了間或通過電話提點幾句,有時候來了興致,就書信往來之外,就再也沒將鐘岳的畫輕易示人了。
這不僅僅是對于鐘岳今后作品價值的一種保護,也是讓鐘岳不會因為繪畫成長期諸多瑕疵而受人非議,以至于畫道艱澀難行。
當這幅用墨考究,宛如一位大師之作的水墨山水畫躍然于紙上的時候,不少人都驚呆了。腦海里蹦出的第一個想法,就如同那聲夭壽啦似的,想著——原來鐘岳鐘不器,在國畫上還藏著一手啊!
就連攝像的那位大叔,都有些愣住了,他這個角度看去,是最能夠感受到這幅畫的詭異之處的。
國畫確實沒有形成過一套系統的構圖法則,即所謂的焦點透視法則,但是在攝像師的眼里,他能感受到的墨色濃淡,絕對是能夠分辨出這幅圖內遠山、近山,流水曲觴,遠水波光泛白,近水綠樹高山倒映,這樣的呈現效果。
這就是國畫之中,不是法則的法則——視覺意境!
鐘岳將筆放在一旁,在他作畫的大半個小時內,現場陷入了一種寂靜,除了最開始的那一聲驚呼,大家都屏息凝神,看著鐘岳在創作。就在這幅畫作落下最后的幾筆之后,鐘岳才直起腰來,將毛筆在筆洗之中洗了洗,掛在一邊的筆架上。
直到鐘岳停筆,不少人才回過神來,剛剛居然跟隨著鐘岳的畫筆,居然走神了!
徽墨協會的會長,本身也對書畫略有涉及,看到這幅輕描淡寫的山水畫之后,更是佩服到不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