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英國與霧與代工-《文娛之父》
第(2/3)頁
如果剛穿越就害得家里遭竊,那他真是沒臉見人了啊!
……
“代工?送外賣?”
下樓途中,秦葉嘀咕了一聲。
腦海里多出的記憶告訴他,他今天上午要去幫人代半天工——送外賣。
“才剛穿越,居然就要去工作……”秦葉淚流滿面,“我真是一只勤奮的穿越者。”
這事兒吧,畢竟是這世界的他之前就答應好的,換言之,是這個身體答應的,作為這身體現在及將來的主人,他總不好毀約。
于是,秦葉為自己的勤奮點了10086個贊。
下了樓時,清晨的白霧已經散了許多,只剩下薄薄的一層,但遠遠望去卻更添了幾分飄渺。
倫敦的霧,是很有意思的。
因為,沒有哪個地方的霧,像它一樣深深地滲透進了一個國家的文化中。
曾經,它是黃色的硫磺霧霾,令世人談之色變。
馬克·吐溫到倫敦演講“艱苦歲月”,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觀眾摸索著到來,幾乎看不見臺上的他;1952年駭人聽聞的“倫敦霧霾事件”發(fā)生,造成了約一萬兩千人死亡,劇院內歌劇被迫取消上演,因為霧霾的滲入導致沒人能看清舞臺。
而如今,這樣的霧霾消失了嗎?
消失了,卻也沒消失。
1956年,英國國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之后又不斷出臺了一系列法案。到了今天,倫敦的霧已不再是那可怕的黃色濃霧,而是沿海島國淡淡的水霧,清幽,曠遠。
只是當你翻開書本,打開電視時,你會發(fā)現:“啊,原來它還在!”
原來,它成了英國文化氛圍的核心。
狄更斯描述它是一種惡毒而滑動著的存在與力量,象征法律無盡的殘酷和復雜所帶來的神秘性;亨利·詹姆斯將它比作一種纏繞著工人階級的陰冷氛圍;有關“開膛手杰克”的電影,如果沒有硫磺霧霾的背景,就無法完整,盡管所有兇殺案都發(fā)生在干凈晴朗的夜晚;就連熒幕上的福爾摩斯,如果少了霧霾,總會讓人覺得少了點什么,因為霧霾讓福爾摩斯想象一名謀殺犯如何悄悄走過濃霧,“如同猛虎走在叢林,只有突襲時才現出身形”,盡管柯南·道爾在作品中很少提到霧霾……
倫敦的霧,就是像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潛入了英國人的思維里,滲透進了英國的文化當中。
地球上如此,這個世界也是如此。
所不同的,只是一些地球上耳熟能詳的名字消失了而已。
……
因為就住在附近,秦葉下了樓后很快就走到了唐人街,但看了一陣后卻失望了。
雖然剛才入口處立著一座牌樓,上書“國泰民安”四個金漆大字,顯得很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氛圍,但里面的建筑風格卻幾乎都是西式的,也很有現代氣息,只有少數幾家掛著紅燈籠,擺著石獅子的飯店還有點古典韻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