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 瑪雅玉米地-《奶爸的荒野生涯》
第(2/3)頁
菠蘿的味道確實不錯,但是這數量并沒有想想中那么多,走了好長一段路都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什么果子,地上的雜草跟顏色突出的花朵映的人眼花繚亂。
“為什么沒有菠蘿,扒扒不是說這里有很多菠蘿的嗎?”小蘿莉嘟著嘴一臉的不開心,有些責備的盯著蕭凌風。
“這才找了一小段路而已,在那邊肯定有什么美味,或許是菠蘿,也有可能是更美味的水果喲!”蕭凌風繼續(xù)忽悠道。
“都說小孩子是被嚇大的,騙大的,看到風哥帶孩子我真信了。”
“這里很適合菠蘿生長的,既然能找到兩棵菠蘿,那肯定就有三棵甚至更多的菠蘿,而且我也很好奇瑪雅人種植什么植物。”
“瑪雅人不都是打獵為生嗎?這里靠近大湖,可能是捕魚而生。”
“扯淡,瑪雅人是世界上最先培育玉米的族群,他們肯定有著自己的玉米地。”
看似寬廣的草原走到了盡頭,再往前走就是稀松的灌木叢了,這里從湖邊一直延伸至遠處,這個位置大約就是這大湖的中段位置了。
在這里零零散散的佇立著一些殘破的建筑,那是一些夸張的石雕,基本呈圓柱體,大致模樣竟然是玉米!
蕭凌風來到雕刻面前,“瑪雅人處在石器時代,耕種農作物的建筑跟雕琢技藝超群,天文學跟數字都有著極深的奧義,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門,卻關上了一扇窗,瑪雅人的耕種水平卻并不高。”
“當你置身于古代瑪雅的農田上,就可以看到一幕很奇特的種田方式。幾個瑪雅農民在熱帶雨林里砍樹,砍成一片空地。等待砍下的樹木植被被曬干后,燒掉做為草木灰肥料。在雨季到來之時,撒下種子,等待長成后收獲。”
“但因為熱帶雨林的土地十分貧瘠,暴雨的沖刷下,地面上的肥料很快會被沖刷走。而且瑪雅人除了撒下的草木灰,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有用其他肥料。一塊空地一般只能種一次,就要徹底休耕三年。”
但瑪雅卻又是城市文明,大家都是住在城里,而且城市的人口密度很高。這種情況下,這么簡單低效的耕種方式又怎么能養(yǎng)活瑪雅人呢?
這時候就要召喚古印第安人供奉的——玉米神。瑪雅人相信他們自己的祖先就是玉米,是由黃色和白色的玉米面團制成的。
當時的瑪雅人一日三餐基本都是吃玉米,偶爾夾雜著豆類,肉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玉米在瑪雅人中的地位,大致就是歐洲人的小麥,亞洲人的稻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