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大唐農圣》
第(2/3)頁
在召見他之前,李世民和幾位重臣就已經料到了松贊干布肯定還存在著一些美好的幻想,而侯君集,就是代表軍方,擊碎他的幻想的人。
當然,松贊干布如果是沒有一定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冒險親自來拜見李世民的,所以,侯君集的話,也就是讓他微微愣了一下而已.
很快,他就又組織好了語言道,“偶爾有商賈能上到高原,那只是少數現象,而且以你們大唐如今之富裕,我們吐蕃高原這樣的不毛之地,對你們來說,根本就沒有什么價值可言。
就好像你們設置了總總外邦向你們臣服的條件一樣,就是想將他們拒之門外,不想讓它們成為你們的負擔而已。
可是我吐蕃不同,因為我們所處的位置,太過重要了。
以你們大唐現在的版圖疆域,只需要守住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基本沒有外患之憂。
可我吐蕃如果不臣服于你們,就可能影響到你們大唐本土的三個州道和一個大郡的安全,據我所知,你們在這四地圍繞著我們吐蕃布置的兵力,應該超過二十萬吧!
以你們大唐軍士的俸祿開支,這二十萬兵力,人吃馬嚼,每年消耗的錢財,差不多近千萬貫,比我們吐蕃全年的產出的五倍還多。
如果,皇帝陛下您能同意我提出來的保持自治的建議,稍微給我一些支持,這些錢,你們就全部都可以省下來。”
松贊干布的書,可真不是白讀的,最起碼腦瓜好使,他把自己和大唐的各個方面情況,基本都摸透了,以大唐軍士現在的軍餉,把軍官和普通士兵平均計算的話,差不多是每人每月三到四貫,二十萬人,一個月就是七十萬貫以上,一年下來,就是八百多萬貫。
這還只是發給他們的現金薪資,不算他們平時的吃用,辦公消耗,衣服,裝備更換,以及近乎等同軍隊人數的戰馬的喂養和更換。
也就是大唐邊軍都有開軍屯,大多都能自己解決吃飯,養馬等方面的問題,不然,別說一千萬貫,兩千萬貫也未必夠,因為大唐的軍事訓練強度很高,裝備的全是精鋼裝備,造價昂貴,騎兵每人至少三匹戰馬,就是步兵,也會每人配一匹的程度,他們在軍營之中的一切開支,都是軍隊出,軍餉,一般可以等到回鄉,或者退伍的時候一起領。
而之所以要給軍隊配備這么多馬,當然是為了保證他們作戰時的機動能力。
現在的大唐,可不缺馬,有定襄道,寧川道,遼東,薛延陀,滇西草原五個大型養馬場在,每年出產的戰馬,高達數十萬匹,別說是軍隊,就連民間,有馬的家庭都達到了三成以上,因為,有了馬蹄鐵之后,一匹馬的使用壽命,長達幾十年,比這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還長,而大唐基本不會殺馬吃肉。
所以,松贊干布講到了錢,有人就不樂意了,已經升職為安西副都督的長孫沖開口道,“我們大唐有個農國公,叫孫正明,相信你應該知道,他平時都有跟我保持通信,曾經在信中說過一話,我十分認同,那句話就是‘有錢,就能夠為所欲為。’
所以啊!你千萬別跟我們大唐談錢的問題,因為那會嚇死你。
知道我們今年修建的這條從這里到關中的水泥路花了多少錢么?
一億五千萬貫。
按照你的算法,這些錢,可以保持現在這種對你們吐蕃高原的防御強度所用的軍費,長達十五年之久。
這還只是我大唐正在進行的其中一個工程而已,要是算總體,我大唐每年花的錢,至少可以保持這種軍費開支二三十年,你既然知道我們供養軍士的開支,想必,也應該知道,我所說的一點也不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