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辛寒都看不過去了,指著滑雪場的大門口道:“珍珍,別聽她瞎扯,只要上到滑雪場門前,居高臨下的就自然能看到我們,她又不是瞎子,看不見就奇怪了!” 馬小玲臉上一紅,朝王珍珍道:“快說桃太郎吧,我倒是想看看這個色狼能說出什么來?” 辛寒干脆也不用王珍珍講了,當即自己說了起來:“桃太郎的故事你們都知道,從桃子里出生的桃太郎,收了狗、山雞、猴子作為隨從,自稱為小將軍,帶著刀和黃米團子前往鬼島,打敗了惡鬼,奪取了金銀財寶,你們聽過的是這樣吧?” 王珍珍點頭道:“對啊,這個故事在日本很有名,幾百年來,桃太郎一直活躍在日本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里。” “除口頭傳承之外,還頻繁地作為連環畫、漫畫、、詩歌及卡通電影、漫畫等的題材使用,在明治初年即收入小學國定國語教科書中,可以說,日本人無一不是在這個故事熏陶下長大成人的。” “在日本人心目中,桃太郎是一位無可爭議的英雄,他人小志大,勇于進取,征服了鬼島,獲得了財寶。這種大無畏的開拓奮斗精神早已成為日本人的一種人生信念。” 王珍珍不愧是老師,講解起來非常細致,讓一旁的馬小玲頻頻點頭,顯然她所了解的故事也是這樣。 辛寒不屑的一笑:“可我卻聽過另一個版本,你們想聽聽嗎?” 馬小玲見辛寒的表情,有些來氣:“好啊,我就看看你能有什么別的見解!” “我聽過的說法很特別,所謂的桃太郎征伐鬼島,帶回金銀財寶,是地地道道的軍國主義強盜行為。” 辛寒的話,讓馬小玲和王珍珍都是一愣,前者更是道:“喂,你別胡說啊,這可是童話,民間故事,怎么扯到強盜上去了?” 辛寒一攤手:“那財寶是桃太郎的嗎?他去人家里,把人打了一頓,搶了財寶,回到日本就成了英雄?這不是強盜國家是什么?” “你這是歪理!”馬小玲想了半天, 辛寒聳聳肩,將雪茄扔了出去,落在雪地中,發出‘嗤’的一聲:“這可不是我說的,這是魯迅先生的好朋友,日本學者‘內山完造’說的!” “他在《中國人生活風景》一書里,把《桃太郎》和《西游記》的故事作比較,認為玄奘法師帶著猴、豬、龍三種動物去西天,歷盡千辛萬苦,為的是取經和發展精神文化。” “而桃太郎帶著猴、山雞和狗去鬼島征伐,則是為了掠奪財富。” “《西游記》里唐僧一行去西天取經,行程十萬八千里,往返十四年,來龍去脈交代得清清楚楚,玄奘法師本人就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桃太郎》的故事純屬想象,鬼島更是子虛烏有,這表明日本人有一種一廂情愿的教化、統治其他民族的意識。” “桃太郎故事揭示了日本的國民特性,尚武與對外擴張,強者崇拜和現實主義的生存態度,恃強凌弱的兩面性。” “日本憑著以弱勝強,以小搏大這種精神信念,在適當的時機可以創造奇跡,濫用這種信念,則會造成災難,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最可氣的是小日本把桃太郎的故事寫進了教科書,潛移默化下一代,讓他們潛意識里就充滿侵略,掠奪的劣性,一旦有機會,這種劣性還是會爆發出來的。” 王珍珍和馬小玲聽得一愣一愣的。 “你說的這些,是真的還是假的?” “當然是真的,這可是日本人自己說的,剛才珍珍說,在幾十年前那場戰爭里,大部分日本民眾是無辜的,這絕對是錯誤的認知。” “當年這個國家侵略華夏時,所有的日本家庭都在節衣縮食,在工廠里加班加點,賺錢再捐給國家,充當軍費。” “日本軍隊射出的每一顆子彈,都是日本民眾捐獻,節省出來的,所以說這個國家沒有無辜的人!老美那兩顆原子彈扔下來,除了當時的孩子意外,其他人都是罪人,沒有人無辜!” 這個話題有些沉重,三人之間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王珍珍很想找出反駁辛寒的話,但越來越覺得對方說的有理,可她這么心地善良的女人,怎么也不能相信,一個國家的民眾,都是身負罪惡的人,這有些顛覆她的世界觀了。 馬小玲見氣氛不對,連忙站起:“好了,不說那些不開心的了,說好了去滑雪的,咱們走吧!” 王珍珍看向辛寒,后者起身道:“好啊,不如咱們先去玩過山車吧!”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