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離開黃巾軍,辛寒便開始漫無目的任憑烏云蓋雪隨意而行,心中卻是盤算著老君的話。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話是道門的提出的口號,雖然有些大了,但攪亂天機,更改天意,又何嘗不是對天道的一次試探。 辛寒暗自提醒自己,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改變天意可不代表著要推翻天道,在這天機混亂之時,界限模糊,天意如刀,一旦越界,別說自己是什么變數,便是那些圣人也落不得好。 對于更改天意,辛寒卻是沒什么心理負擔,來自后世的他自然明白,民意即天意的道理,只要老百姓信道,那道門便昌盛,信佛,那佛門便繁榮,歸根結底這緊要之處,還在于人心。 他在神州四處尋找妖王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現象。 如今神州各地都有佛門寺廟的蹤影,佛門的勢力也在中原大地飛速發展,雖然現在還是星星點點,但可以預料,那‘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場景,已經指日可待了。 但令人尷尬的是,道門的宮觀卻沒有幾處,上古傳下來的一些神殿,如殷墟的媧皇宮,已經消失不見,只剩灌江口的二郎廟等少數道門神袛的廟宇。 最常見到的是一些地府陰神,如土地、城隍等小神的廟宇。 這些廟宇各司其職,卻不似佛門廟宇那樣一求百應,所以香火信眾,與新興起百余年的佛門相比,卻是差了不少。 廟宇、宮觀,這類祭拜的場所,不但可以讓人覺得那些高高在上的神袛就在身邊,還可以達到聚攏信眾,眾口鑠金的目的。 你看那千百年后,經常有普通的百姓勸別人信佛向善,卻又幾個勸旁人“走吧,跟我進山修道去吧!”不被人當成人販子才怪呢。 細思恐極啊! 所謂佛爭一柱香,這香是和誰爭的?在辛寒來看,可不是和人家佛門內部爭,而是和其他的信仰爭,在神州,這個爭奪的對象便是道門! 眾所周知,佛門在神州第一座廟宇便是白馬寺,這白馬寺選址在洛陽,其中寺內著名的清涼臺,還是漢明帝劉莊小時候避暑、讀書的地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