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終章(二)-《三國之九原虓虎》
第(2/3)頁
“咱們說完了禮尚往來,朕再跟爾等說說仁恕之道。子曰‘以德服人’,什么是以德服人呢?當初朕在剿滅烏桓之時,烏桓老老實實的投降了朕,這樣一來,這些烏桓族人便都成了朕的子民,這時候再寬恕他們,那就挑不出什么毛病了。”
呂布身后的賈詡滿臉黑線,以德服人還能這么解釋?真是長見識了。
以德服人明明出自于《孟子·公孫丑》:“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但壞就壞在這句話的“力不贍也”,呂布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倒也解釋的通。
力不贍也,說白了就是打不過,所以口服心不服。
呂布的想法就是,老子不僅要讓你口服,還得打到你全身都服!
就在這時,呂布接著說到:“朕心里也明白,爾等中的有些人可能會想,朕是個窮兵黔武、好大喜功的帝王,不拿將士們的性命當回事。許多文臣都盼著朕做一個明君、仁君。仁義之道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這仁,并非適用于所有人。”
“比如說匈奴,比如說先前的鮮卑,你能對他們講究‘仁’么?只怕你愿意講,他們也未必愿意聽。孔圣人曾經(jīng)說過這么一句話‘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這話什么意思呢?孔圣人這話的意思便是夷狄即使有國君,但不明禮義,還不如即便國君亡了但仍保有禮義的諸夏。”
“還有這么一句話,叫作‘戎狄人面獸心,微不得意,必反噬為害’。”呂布接著說到。
聽了呂布的話,一旁的賈詡又懵了,先前那句自己倒是聽過,但這句話是哪個爹說的?
若是得知了賈詡的心理活動,呂布定會啞然失笑,這話賈詡沒聽過是正常的,因為這話出自唐太宗!
呂布的確是穿越者,但賈詡并不是,所以沒聽過這話一點也不奇怪。
“所以說嘛,仁義道德是一定要講的,但這講仁卻得有個范圍,大明的百姓自然屬于這個范圍之內(nèi)。但未經(jīng)教化的戎狄,這仁就用不著跟他們講了。當然了,也不能一輩子都不對他們講,等到他們受了教化,徹底融入了大明、成為了大明的子民后,這仁才能對他們講。”呂布開口道。
“至于如何讓他們接受教化,成為大明的子民,這個重任便得落在爾等的肩上了。先給朕狠狠的打,只有他們打的心服口服了,才能叫他們更好更快的接受教化,融入我大明!”呂布殺氣騰騰道。
“謹遵陛下圣諭!”如同打了雞血般的眾將士齊齊喝道。
第(2/3)頁